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风廉政

愿做沙漠边疆一棵红柳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19-09-03 浏览次数:-

1、红柳

2018年8月,我作为第一批万名援疆支教教师的一员,来到南疆喀什疏附县。初到南疆,就被大片荒漠沟壑间的一簇簇点缀着粉红颜色的植物吸引了,在到处的浮土中,这抹粉色是如此的亮眼。问了当地老师,才知道这是红柳。红柳,灌木或小乔木状,当年生木质化的生长枝淡红或橙黄色,长而直伸,有分枝。生于沙漠、河漫滩、河谷阶地上,沙质和粘土质盐碱化的平原上,沙丘上,每集沙成为风植沙滩。在沙区往往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堆,成为独特的景观。它不像胡杨那样名声在外,却是比胡杨分布更广泛的沙漠植被,对防风固沙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期有余的所见所闻、工作感受,让我觉得我们这些支教教师好比在这随处可见的红柳,非常平凡,也不可缺少。

半年多来,我感受到了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一些改变。校园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们都渐渐习惯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住地小区门口的小店老板们,从我们刚来时的连比划带猜,到现在也能比较顺畅交谈了;大巴扎(集市)的摊主们,也习惯了和我们这些不懂维语的人打交道,能来几句生硬的国语了。这些改变,让我觉得来这儿是有意义的、值得的。当然,我的主阵地还是在学校、在课堂。

2、课堂

学校给我安排了高一五个班的生物课教学,周课时15节,工作量还是有点大的,加上饮食、环境的适应问题,觉得还真是好累。但学生的一声声“老师您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慢走”的暖心问候,是最好的慰藉。

这里孩子的学习习惯让我有些意外,问答还好,叽里呱啦的,但什么笔记本、草稿纸,好像不是上课需要的,能认真听的就是好学生了,让做课堂练习,居然几乎没人动纸笔。我只好从上课应带哪些用品,到每节课的基本安排,一一强调,让他们逐渐适应。我每节课前给出问题,给出时间,要求他们进行课前学习,在自学中思考提出的问题,然后让他们自己来描述、解答、补充和总结内容,我只是进行一些必要的点评。这样每节课的坚持,慢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适应,在第四周的时候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把这一“先学后教,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展示给全校生物老师。当地老师听完课感慨道,我以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你用一节课就完成了,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看来我们的学生也是可以采用这种“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的,我们也要想办法试试。

教学中,把生物的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收获更好的效果。这里的学生普遍不爱洗澡,个人卫生习惯差,我就在课堂上专门安排了时间,让大家讨论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对健康的影响,与这里的常见疾病的关系,以致对社交、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让他们在说笑嬉戏中认同每个人都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到元素对植物的影响时,组织了一场会诊活动:首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看到的家里农作物的不正常现象,然后查阅课本和网络上的资料,提出各自的“诊断”意见和解决办法。“你家桃树叶子凹凸不平,应该是缺硼”,“我家枣树长不大,叶子有点发黄,果实也小,准是缺氮又缺钾”,一时间学生们非常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的热火朝天,不知不觉中内化了元素对植物的影响,甚至真能学以致用,满满的成就感。

上学期曾听过高三生物吾力古丽老师一节复习课,内容多而全面,老师在整节课中都是非常紧张地赶课,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的反应恰好相反,好似课堂与他们无关。后了解到学生是因为基础原因,无法接受而干脆放弃听课。于是我做了一次“针对高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复习方式”的讲座,在讲座中提出,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要制订出适合于他们的相对简单,以他们能接受的程度来确定复习内容,放弃一些太难的内容,时间不多,不求全面掌握,而应有所取舍,这样复习效率反而会提高,所有学生因为复习内容能掌握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对学习的信心会大大提高,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不至于因为复习内容大部分无法掌握感到绝望和无奈的放弃。这次的讲座得到了所有教师的认同,并表示尽可能的在教学中实施。

3、课外

刚来一个多月时,我发现不少维吾尔族学生在校园内不愿意讲国语,对老师的规劝有抵触的心理;不能准确理解文本意思,进而影响到对课程的学习。我专门咨询了懂维语的老师,了解到维语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从而带来了一些困扰。为此我有意与学生聊我的生活:我是一个来自广东省梅州的客家人,四岁以前跟着父母学客家方言,上幼儿园以后跟着老师学国语,一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的不适应,但老师坚持不懈地用普通话跟我们说话,一段时间后我们也就慢慢能听懂了,能讲一点了,慢慢习惯了在学校讲国语,在家用方言,小孩子们还以会说流利的国语自傲。说到这,大部分学生都睁着一双不可思议并表示质疑的眼睛看着我,原来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有新疆的维吾尔族有不同的语言,内地的所有人都讲国语。很多学生来了兴趣,让我说一段客家方言给他们听听,于是我用客家话说了以下一段话:“新疆的孩子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来到新疆认识你们,也希望大家能努力的学习,将来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老师欢迎大家来广东做客!”说完,全班的同学爆笑并热烈的议论着,觉得很有意思,最后只有一句话:什么都没听懂,当我翻译完,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地方方言,十里八乡就有可能出现语言交流有障碍的现象,维语只是其中的一种方言,国家现在推行国语,只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并没有其它的目的,完全没有必要对国语有抵触的心理,最后还送给学生一首“自由飞翔”的歌,希望同学们未来的生活能自由飞翔,日子过得起来越好。此后,我发现这些学生在校园基本开始自觉使用国语,而且说的也是越来越好了。

课余,和班主任聊学生,了解到高一5班的艾尼开尔江,家庭特别困难,对上完高中都没信心。在上课时我特别留意他,一发现他的闪光点就给于表扬和肯定,并在课后单独找他聊天,说学习、说生活、说对未来的憧憬,帮他定目标、订计划,让他自己清楚地知道每天该干什么,结果居然在期中考试时获得了全班第五名的好成绩,给了我一个大惊喜。

我还参加了学校倡议的“高三年级一对一培优”活动,“认领”了三位高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聊天、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他们进行“诊断”,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从学习到生活再到心理,进行全方位的一对一辅导,希望能帮助他们有更好的状态、取得更大的提高。

4、春天

新疆的春天来得迟一些。每年三四月份,当群山仍是银装素裹的时候,天山脚下的溪流边,随风飘逸的戈壁红柳便开始变得温情秀美,绿意葱茏。那沙梁边,河沟里,乱石滩处处有它们的身影,不管漠风的肆虐,不管炎热的干旱,不管荒原的孤寂,来年一定有更多绿色的小苗长出。相信不出几年,那绿色和粉红,会在戈壁沙海深处流淌。


信息来源:援疆教师 吴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