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19-04-01 浏览次数:-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8﹞205号)文件精神,及广东省梅州市教育局《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梅市教职﹝2018﹞48号)文件精神,现将本校2018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兴宁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即是兴宁市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75年,是兴宁市教育局直属唯一的办有涉农专业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集中开放教育和各类培训于一体,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办学。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兴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兴宁市先进学校、兴宁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我校占地面积183.56亩,其中本校区56.64亩,叶塘雅鹰岭校区126.92亩。校舍建筑面积12431平方米,其中本校区建筑面积7461平方米,叶塘雅鹰岭校区建筑面积4970平方米。

1.2学生情况

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学生总人数234人,在读函授大专学员180多人,年职业培训200多人,男女生比为0.87:1。2017年招生155人,2017年毕业生134人,巩固率为97.62%。与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梅州嘉应学院等高校合作,联合举办了不同专业的成人学函授班,年招生60人以上。

学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社会文化艺术、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六个专业,20多个实训基地。

1.3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专业课教师4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人,占比为18.6%;中级职称教师36名;本科学历39人(比去年增加1名),占比为88.6%;双师型教师30人(比去年增加1名),占比为68.1%;拥有县以上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8名,外聘教师2人。

1.4设施设备

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420万元,生均设备值1.79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53个。现有图书1.02万册,生均43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分阶段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六大主题教育;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中华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感恩诚信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业余生活丰富。

邀请企业领导和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制定了不同专业的职业行为规范。实训场所模拟企业环境,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举,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双证并重。学校一手抓德育教育,一手抓专业技能培训,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建立创新活动室,开展技能比赛。多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8%,专业技能合格率为100%,学生顶岗实习前均获得国家职业资格4级证书,体质测评合格率100%。在2017—2018年梅州市中职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5人次。在2017年兴宁市教育局与城综局开展“‘华润燃气杯’兴宁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征文比赛中,获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人次,优秀奖5人次。

2.2在校体验

学校功能分区、建筑布局合理。校园到处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美观,创设了多处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第二课堂、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小组,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学校各部门(教务处、德育处、团委、总务处等)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超过90%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3.5%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5.2%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学校安全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

2.3资助情况

2017秋学期有54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有257名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2018春学期有47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有234名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19名学生享受每年3000元梅州市教育系统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活费补助。对困难家庭学生除了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了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活动。安排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要求结对教师力争做到“两个一”,即每周与学生家长通话一次,每周与学生谈心一次,加强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4就业质量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后与兴宁市各乡镇中心幼儿园、深圳东山教育集团、梅州顺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温氏集团、梅州大天然现代养殖有限公司、广东省云山汽车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定合作协议,2017年毕业生134人,就业率达99.2%,对口就业率94%,初始月薪不低于2300元。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60人,对口就业60人,初始月薪不低于2300元;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8人,对口就业8人,初始月薪不低于2900元;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34人,对口就业28人,初始月薪不低于2000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32 人,对口就业30人,初始月薪不低于2600元。2017年134名毕业生中,有1人升入高等院校深造。

2.5职业发展

在毕业生安置过程中,能够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一直坚持就近(本地)安置的原则,为本地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员工。毕业生安置后,学校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毕业生下企业前均接受就业和创业指导,同时还进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和安全生产的教育,以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融入社会。学生和家长对企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非常满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重视,促使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求学生能“一人多岗、一岗多能”。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根据教学大纲、技能标准以及合作单位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规范等要求,合理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邀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参与制定相关专业一系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让学生步入单位后能尽快适应单位对员工的要求。通过强化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来培养职业岗位迁移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现代青年的立世之本,求存之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案例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基石,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关键,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2018与2017相比,根据学校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总体规划,我们保留了大部分主体专业,取消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招生,增加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为学生的就业提升提供了更多通道。

在上级教育部门支持下,对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高级职称和技师等方面的晋升的进修,投入奖励金;同时加大了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本科率达88.6%, 4名教师参加了省培,14名教师参加了市培,10名教师下企业培训。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完善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修订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奖励办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全面梳理学校开设课程,确保所有课程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以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师队伍的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是以省、市级教师培训为平台,强化教师培训学习,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素质;二是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指导各学校大力开展“基本功训练”、 “岗位练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三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选派部分专业教师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参加广东省中职学校省级培训;邀请本市大学教授、专业技能人才等进行校本培训,并根据培训需求外聘了专家来校任教。以评优竞赛促发展,通过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开展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4规范管理情况

立足常规,不断完善管理。1.教学管理。抓好教学计划管理。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 “四表一志”(校历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班级日志),下达教学任务书,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及重点。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制定教学处工作计划;组织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编制课程授课计划,落实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并按计划执行。做好了新学期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平时每节课都有专人查课;定期检查备课笔记、听课笔记和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考核和质量分析;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了解教学情况,及时纠正偏差。认真统计了教师本学期的工作量,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基本数据。2.后勤管理。后勤处在保证常规工作及时完成的同时,“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定期组织打扫校园卫生,美化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绿化。为各功能室、各教室配置好桌椅、卫生保洁用品,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在物品采购、维修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对学校全部财产进行登记、造册、 统计、 量化、存档等工作,继续做好申购、验收入帐、入库、领用、购物手续,强化财产管理,力争使学校财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明细化,专业化,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此外,在食品安全和校舍管理方面严格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对食堂工作把关,做好食堂的清洁卫生工作;重视饮食安全,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不定期检查,杜绝食物安全隐患的出现。总务后勤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做好了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

3.5德育工作情况

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阳光学生”考级为主抓手,以创建“德育示范校”为奋斗目标,进一步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完善评估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校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建设“安全文明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校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学生安全自护意识,加强安全自护的案例分析,组织学生收看兴宁市安全教育平台《安全教育宣传片》。校团委以入团第一课为核心,构建团员意识教育体系;以“班级团队角为依托”,构建班级支部教育管理展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打造共青团活动氛围;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班际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身心健康。在第十四届全国文明风采广东省复赛中,荣获职业生涯规划类荣获三等奖4个,优秀奖6个。

3.6党建情况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年来,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新党章中的新理念,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主题活动, 开展慰问困难党员和为退休党员送学上门活动,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校党总支有党员29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违反师德、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工会组织能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主动认真地为全校教职工服务,并积极开展教师的各项体育活动,提升了教师体质健康和身心健康。学校共青团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团员教师和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党总支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成效显著。本年度学校有2名同志提交入党申请书,积极要求入党,有1名同志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同志被列为发展对象,1名同志转正。1名党员被评为兴宁市优秀共产党员,1名党员被评为兴宁市表扬共产党员。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自开展校企合作以来,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师队伍、共促招生就业、共同技术研发;实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最终实现企业和学校合作共赢。

为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其办学水平和质量,争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等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教育局分管局长为组长,学校校长、市重点企业人事部主管、市行业企业专家、校内专业负责人为组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调研论证专业需求、组织专业论证、制定或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

订单式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对学生实行一站式服务的培养模式,学生选择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就等于有了可靠的就业保证,是就业创业的“通行证”。我校分别与深圳东山教育集团、梅州顺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温氏集团、梅州大天然现代养殖有限公司、广东省云山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实施了订单培养,使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借助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势,弥补专业课教学的不足,还加速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学效益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带来了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企业由此将对职业教育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信任,关注职业教育的程度会更高,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根据各专业需求与多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享实训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参加阶段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了全市不同行业的全覆盖、校内不同专业的全覆盖。

4.2学生实习情况

顶岗实习既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又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是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学校与众多企业签定了顶岗实习协议,通过校园招聘会、企业专场进校园等形式,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计划详细、安排周密。通过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使实习受到较好效果。我们还采用回访谈心、电话联系、网上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以及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另外通过协调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告知学生动向,在他们的帮助下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稳定工作。以严格的管理、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工作为保障,我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得到了家长和企业的充分肯定。

通过“产、学、研、训”,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实现互赢。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接受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产品开发,既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又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引进到教学当中。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无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建立和完善了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起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逐步走向深化。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2社会服务

学校依托实训基地以及专业设备和师资力量,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士兵、城市新市民等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社会培训年均 200多人次。

学校安排一定经费帮助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学校设置了奖学金、助学金和生活费补贴,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规定,目前就读学生学费全免,并有约20%左右的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助学金,19名学生享受每年3000元梅州市教育系统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活费补助。

5.3对口支援 无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市财政保障范围,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设备设施的购置、校企合作奖、奖学助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2018年财政拨人员经费378.87万元,免学费补助85.8万元;助学金10.1万元。

6.2政策措施

兴宁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纳入镇(区)、部门和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和专题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经费筹集、基础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7.特色创新

7.1以校园精神文化引领 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层次

近年来,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提高和统一了思想。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让每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需要。在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中,德育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务实。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创新和发展的灵魂与核心。特色鲜明、贴合岗位、品质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7.2.用教科研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途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智力支持,也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我校坚持将教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用科研推动教学改革,用科研寻找班主任管理新路,用科研打开师资建设之门,通过教科研,推动学校事业更上新台阶。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专业师资建设有待加强,加大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

由于历史原因,专业教师招聘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只能招聘临聘人员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改进措施:学校已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派3名教师参加到省优秀企业培训专业技能知识。

8.2办学条件有待改进,未能达到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标准。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改善学校基础设施专业设备设施。

改进措施: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规划建设标准运动场。

信息来源: 梅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