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群众路线中优化“五个环境”
康锦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的具体行动,坚持以“效能服务在基层、优化环境在一线”为主题,以服务项目建设、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以常态化运行、多元化服务、规范化操作、民主化测评为抓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金融环境和服务环境,努力打开新局面,务求见到新成效。
颁护民之法,优化经济发展法制环境。公平有序、自由竞争、诚实信用是法制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营造规范有序法制环境,构建良好市场秩序,是实现法制型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要根据市场经济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实体经济扶持、环境资源保护、产品质量标准化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更新,防止出现“法律真空”或因法律滞后带来的“执法难”尴尬。突出对市场主体的法律服务,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从整体上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努力提高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吃拿卡要报,依法查处“弹性执法”、“变相罚款”等影响恶劣的执法行为。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推行网上办事与监察,努力做到既简化程序、公开信息、方便群众,又有痕可循、有据可查,从根本上规范依法行政。
树爱民之心,优化经济发展政策环境。优化政策环境,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要在做好“加、减、乘、除”上下功夫、见成效。做好加法,在企业融资、土地划拨、基金支持、资金引导、财政扶持、项目补贴等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助推发展。做好减法,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负,税务部门要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地,能减则减、当免则免,帮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前进。做好乘法,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技术变革等领域要加大投入,建立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高端人才,开发前沿技术,将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迅速推向市场,产生效益,加速推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做好除法,“重实抑虚”,要下气力抑制过热的市场投机行为,鼓励发展实体经济,适时调控地产和信贷等虚拟经济,最大限度促使虚拟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施安民之策,优化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从软硬两方面同步推进。一方面打造良好社会软环境,抓好社会创新管理,激活体制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把各类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集中力量侦办金融、证券、财税等经济领域的重大犯罪,深入开展企业及周边社会治安秩序整治行动,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打造良好社会硬环境,构造良好的宜居条件,加强规划设计,实施“美丽中国”行动,做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安居发展;构建良好的生产条件,加大建设力度,推进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汽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完善。
行富民之举,优化经济发展金融环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保障。在强化金融主体建设的同时,要立足便民、富民,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效率。不断深化区域、社区、农村以及企业信用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改善企业信用环境,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自觉积极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扶持力度,提高授信审批时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下放开办小额贷款审批权限。
修惠民之胸,优化经济发展服务环境。优质高效服务于经济发展,既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使命,更是优化环境的重要社会责任。要切实转变职能,搭建服务机构,理顺服务关系,明确服务职能,构筑服务体系,形成服务型政府新格局;建立完善部门服务责任制,实行一条龙服务到位问责制,切实形成企业有忧能排、有难能解的新机制;净化服务环境,建立严明的纪律追究制,坚决防止服务“货币”化、服务“寻租”化、服务“物”化等违纪行为的发生;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营造服务氛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系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