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教育概况

梅州教育发展概况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25-03-26 浏览次数:

2024年,梅州市各级各类学校1583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14所;普通高中63所(含3所12年一贯制),普通高中中完全中学54所、高级中学6所;普通初级中学180所(含84所9年一贯制);小学428所(不含小学教学点369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学前教育888所;专门学校1所。

全市教职工63112人(同比减少1487人),专任教师53514人(同比减少1154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366人,其中专任教师1168人,校外教师76人,行业导师46人;普通高中13235人,其中专任教师7550人;普通初中13574人,其中专任教师14380人;小学19212人,其中专任教师20991人;幼儿园15323人,其中专任教师9096人,校外教师19人;特殊教育学校388人,其中专任教师316人;专门学校14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

一、教育强市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国家和省重大工程项目申报。推动出台省级融湾方案。省教育厅支持于2024年5月出台《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了13个工作任务,在政策举措、资金项目、资源平台、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梅州倾斜支持。对标落实省、市下达的民生实事任务。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052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8010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1150个。完成46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改造项目,6所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工程。

二、基础教育。2024年,梅州市梅江区元城小学、市实验小学、兴宁市沐彬中学等学校实施改扩建、迁建工程,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约1.12万个。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已成立60个基础教育集团,兴宁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兴宁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兴宁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兴宁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五华水寨中学教育集团共5个教育集团入选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

学前教育方面: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052个,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90%。2024年新增建设梅县区扶大镇、大埔县高陂镇、兴宁市刁坊镇3个“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带动镇域内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规范园所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义务教育方面:全市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8010个,年度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印发《2024年梅州市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细化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要求,确保招生工作规范有序。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5.87%。稳步推进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年内撤并(含无人停办)小规模学校46所。全市已建立7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规范我市非学科类第三方社会机构和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参与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印发《2024年梅州市课后服务问题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课后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工作。推动乡镇中心小学、寄宿制初中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

三、普通高中教育。开展县域高中托管帮扶,建立 37 所县域高中与优质高中结对帮扶机制。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县中托管帮扶工作的通知》,按照省建立的珠三角地市优质普通高中与县中、市域内优质普通高中与县中的托管帮扶关系,我市37所薄弱县中已与省内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构建起托管帮扶关系,托管帮扶以提高县中育人质量、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县中管理水平为目标,各学校通过联合教研,共同研讨中高考备考,开展系列交流活动。

3.特殊教育。积极申报2024年特殊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内涵建设示范项目,梅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客家美食》成功入选特殊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五华县特殊教育学校成功入选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全覆盖、零拒绝”和“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原则,妥善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100%。

四、专门教育。市正本学校于2024年8月30日正式开学,填补我市专门教育空白。

五、职业与成人教育。2024年,梅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有12所,在校学生26144人,教职工1366人,专任教师1168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嘉应学院紫琳学院的建设。市职业学校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得10个奖项,共20人获奖,其中二等奖4项,6人获奖、三等奖6项,14人获奖。

六、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我市“1+N”人才政策,今年共招聘引进899名高校毕业生;赴国内重点师范院校开展7场专场招聘会,引进20名教育类急需紧缺人才。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对师德违规“零容忍”。推进“新强师工程”,搭建全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平台。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中,梅州荣获1个先进集体和5位先进个人。

七、素质教育建设。持续打造思政育人品牌。今年新增3所省级研学实践基地,叶剑英元帅纪念馆获评广东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院士专家梅州行”进百校活动,18位院士专家走进17所学校与青年学子交流互动,激发爱国情、爱乡情。落实“双减”交账攻坚行动。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已出台21个配套政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明显,实现机构总量、培训课时、参培人数、招生规模和预收费“五个减少”。其中,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由183家压减至12家,压减率达到 93.44%。减负提质效果初现,已实现课后服务三个“全覆盖”,全面推行“5+2”模式。弘扬科学精神,举办科普讲解大赛、青少年科技七巧板创意制作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25642人。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知识,共发送78.2万条提醒信息、发放致家长一封信59.8万份。成功申报“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市”,印发《2024年梅州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校招生工作方案》,共招收299名足球运动员。派出8支队伍参加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全省总决赛,所有队伍均进入组别前八名,获得1个冠军和1个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