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漫步东山教育基地洁净的街道,领略美丽城市风景的时候,大概不会留意这么一群人,她们用铁铲、扫帚与东山教育基地十几个建筑工地运载车辆留在路上的 “残留物”作“斗争”,每天不断重复着铲掉泥块、扫掉沙石垃圾的动作,只为了保持街道的洁净。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她们毫无怨言、勤勤恳恳,为梅州的亮点工程——东山教育基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她们,便是东山教育基地学子路清扫组的“娘子军”。
从不言弃,笑对高强度工作
2006年春节前夕,环卫工人杨美霞接到了到新建的东山教育基地负责道路保洁工作的通知,并担任市环卫局江北分局东山教育基地学子路清扫组组长。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新岗位工作量之大、之难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学子路清扫组共有17人,每天负责清扫保洁东山教育基地大道、书山路、梅香路等12万多平方米的街道,平均每人负责约8000平方米。东山教育基地在建工地多,满载沙土的工程车来来往往,洒落在路面的沙、石、泥尘非常多。杨美霞告诉记者,组员们原来都是江北老城区的保洁员,主要负责清理一些生活垃圾。调到新岗位后,一开始大家都不习惯,东山教育基地工程车上掉下的沙土经来回车辆一碾便牢牢沾在了地板上,扫帚根本扫不动,只能用铁锹使劲地铲、敲后才能清理。以前在老城区,她们从凌晨3点干到早晨6点还能回家吃个早餐、休息一下;调过来后因为工作量大,她们经常一干就是一个上午,早餐、午饭都在岗位上吃。“刚调过来的时候,我们的脚和手都磨出了水疱,因为每天走的路多,鞋很快就坏了,一年起码要换四双鞋。”在接受采访时,清扫组的成员个个爽朗健谈,面对两年多的高强度工作,她们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人想要放弃。
坚守岗位,道路洁净摆第一
东山教育基地是梅州的亮点工程,经常有嘉宾前来参观考察,观光游客也多,街道净化保洁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梅州的形象。组员们深知责任重大,无论何时都把工作摆在第一位。
今年6月9日至12日,梅城连日普降暴雨,江北范围的城区内涝特别严重。该组负责的院士广场、亲水公园、东山书院等路段严重受浸,而清扫组中的杨美霞、杨苑珍、廖瑞霞家也不同程度受浸,杨美霞还在抢险之时崴了脚,一只脚肿得厉害。洪水退后,为了让街道尽快恢复干净整洁,她们顾不得清理家中的淤泥,积极投入到灾后清理垃圾、淤泥,清洗街道的工作中。杨美霞则是跛着脚坚持上阵,一干就是四五天。
因为经常有嘉宾参观,平时“突击”任务特别多,只要一接到通知,组员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今年6月的一天,组员赖娥琴生病了,感冒发烧,又吐又泻,可那天恰逢有上级领导到教育基地考察,急需人手清洁道路。接到通知后,赖娥琴拖着病躯,硬是撑着完成了保洁任务。
和谐团队,齐心营造洁净家园
工作虽然辛苦,但组员们说,这里工作有温暖,再苦再累也不怕。因为这里有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大家在一起犹如亲姐妹,彼此间能紧密合作、互相关心和帮助。有一次,组员古燕群骑摩托车回家时不小心摔倒了,浑身伤肿,无法上班。组员们闻讯后纷纷抽出时间,每天帮助古燕群清扫她的责任区域,一干就是十几天,直至她痊愈。今年9月,组员丘爱新85岁的婆婆动手术,全体组员凑了钱、带上慰问品前去看望。
感受到队伍的温暖,组员们工作起来更起劲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们积极向市民宣传环卫法规、政策,不断纠正乱丢、乱倒垃圾和“门前三包”不落实的行为,动员全社会人人参与维护环境卫生,共同营造洁净美的家园。
(李莹 李锦让 李玉娇 邓志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