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而积极性是决定干部工作效果和创造性的关键因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要建设一支工作积极性高,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表现
思想“懈怠”。主要表现为主人翁意识不强和缺乏工作责任感。有的把工作单位当驿站或谋生的工厂公司,把自己当过客或打工仔,认为单位是大家的,搞工作是帮“一把手”做事,对单位没有归属感。有的没把工作放在心上,对单位面临的困境和困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思考、不想办法、不出主意,认为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有的对集体的决策、决定,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不予提醒,不提意见,心里头想着看笑话,放“马后炮”。有的一提工作就犯愁,满脑子是困难和矛盾,主动想办法的少,讲客观原因多,看不到希望,发现不了机遇,没有攻坚克难的豪气和勇气。有的习惯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干事缺乏精气神,没得一股子冲劲。
行为“懒散”。主要表现为暮气沉沉,精神不振,行为迟缓。有的就是一幅玩世不恭、看破红尘、“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工作做没做好无所谓,领导是批评还是表扬无所谓,同事评价是好是坏无所谓,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无所谓,自己的形象好不好无所谓,提不提拔无所谓,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子颓废消极之气。有的出工不出力,作风疲沓,反应迟缓,效率低下,“算盘珠”拔一下动一下,甚至“火烧眉毛都能品茶”。有的工作热情缺乏,不主动学习钻研,得过且过,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领导不在就停摆。有的“身在公家心在私”,搞公家的事无精打采,搞私事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工作“平庸”。主要表现为缺乏上进心,庸碌习气严重。有的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求稳怕乱,四平八稳守摊子,浑浑耗耗混日子。有的没有闯劲,安排的工作拿不下,工作没路子,没方法,没点子,压根儿就没有创造性和突破。有的满足于该做的工作做了,工作效果如何就不管了;有的满足于按程序走到位了,任务能否完成就不管了等等。工作中避重就轻、避难就易,不敢碰硬,遇见矛盾绕道走,遇见困难设法避,不是主动去想办法解决,就是将矛盾和困难上交给领导。
影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当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究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职能转型,难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短时间内从繁重的催缴税费工作解脱出来,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他们对农村工作变得无所适从。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的市场意识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乡镇干部在参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变得束手无策,想发展,又无从下手,导致工作热情降低。
责权不匹配,工作难以开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凡是乡镇范围内的任何问题,都是乡镇干部的事,不管该不该你管,与你有无责任,更不管你有无相应的执法权,比如环保、安全生产等都要你做,而且还有“一票否决”等制约,从而把乡镇干部推入“两难”境地,制约了工作的积极性。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机关管理与工作实际脱节。大部分乡镇都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乡镇工作需要到村、到户才能完成,由于群众生产生活与机关上下班时间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现有制度与农村工作实际相矛盾,限制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使乡镇干部的积极性降低。
乡镇干部交流不够,前途出路少。目前在乡镇干部中,只有领导班子才有交流的可能,而对于普通干部,一经分配到乡镇工作,有的要在基层埋头苦干一辈子。部分乡镇干部工作时间长了,就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生活条件差,待遇低。乡镇干部特别是山区乡镇干部普遍工作条件差、住宿不好、出行不便、休闲娱乐项目少。乡镇干部福利待遇低,却要干大量艰巨的工作。目前大部分乡镇负债累累,正常运转困难,有的乡镇连下乡差旅费都无法兑现,导致有的镇干部生活艰难,要兼做其他事情来补贴生活,难以一心一意工作。
工作任务多,关心支持的少。乡镇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有着许多困难和后顾之忧,他们非常希望得到上级和领导的关心和理解。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处于矛盾多发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乡镇干部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更是常事;饥一顿饱一顿,风里来雨里去,还要充当受气包,受辱而不敢出声现象时有发生,但往往以乡镇干部流汗又流泪而告终;有的乡镇干部工作起来任劳任怨,但因缺少工作方法,有时会做多错多,得到的是指责和批评,影响了工作的热情。
提高干部积极性的措施性思考
提高干部的积极性,必须考虑教育、引导、考核、交流、激励“多管”齐下,构建起激励干部积极性的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的结合,坚持理性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结合、坚持领导示范和典型引导的结合,让思想境界高、工作积极、敬业的同志不吃亏,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追求高尚人生观和价值观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增强干部的主人翁意识。一方面,要广泛发扬民主,让广大干部参与管理和决策。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用集思广益的决策来凝心聚力,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要强化人文关怀,增强干部的向心力。要广泛开展的谈心交心活动,加强对干部的心理疏导,引导干部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消除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塑造自信、理性、平和、积极的心态。要时时处处想干部所想,急干部所急,设身处地地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和克服干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满足干部适当的经济需求。
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办法,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人。要科学设定政绩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办法,从显绩、潜绩两个方面反映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水平和能力,确保考核结果令人心服口服,客观公正。另一方面,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人。要坚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破除任人惟亲、论资排辈、跑官要官、封官许愿等现象,杜绝用年龄、文凭划界等用人要素的简单化做法,坚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努力形成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干事的人有压力的氛围,从而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引到想事、干事上去。
强化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以坚决的态度鞭策人。一要改革考核办法。要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项目进行科学的细化和量化,提高目标考核的可操作性。要实现考核人向考核事的转变,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工作结果的考核上,从而体现对工作的促进作用。二要强化责任追究。要将责任主体明确到人,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要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素质能力教育,提高干部适应新形势的能力。要客观分析新形势对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时俱进,使干部在工作中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增强干部的工作欲望,增强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要开展心理疏导,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要将针对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规划,对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干部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应对压力。
加大交流力度,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干部交流轮岗机制,实行多层次轮岗交流,让能干事的干部有“位”,使干部在新的单位和岗位上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对有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优秀年青干部进行“培养性”交流,派到工作环境较差、基础比较薄弱、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任职,接受磨练,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基础好,长期在条件差、矛盾多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的干部,进行“激励性”交流,派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对在工作中敢抓敢管,敢于动真碰硬,得罪基层群众较多的干部,或因犯过错误,已经检查改正,不宜在原地继续任职的干部,进行“保护性”交流,调换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特长;对工作实绩一般、群众基础较差、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的干部,进行“警示性”交流,从重要岗位安排到一般岗位,从较好的单位安排到条件较差的单位,对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主要领导则实行降职降级交流。通过扩大干部交流,使干部保持一种常学常新、奋发进取、永不懈怠的工作状态,保持旺盛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