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使用好该读本,帮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充分认识使用读本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读本编写意图和价值导向,准确把握读本内容体系和教学重点,切实落实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要求,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于2021年8月23日,在梅州市联邦酒店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小学思政课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曾桓炽作开班讲话)
此次培训参训学员包括梅州市各县(市、区)、市直学校的小学思政学科教研员、三年级和五年级思政学科教师(小学组);初中思政学科教研员、初中二年级思政学科教师(初中组);高中思政学科教研员、普通高中一年级、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思政学科教师(高中组)等共80人。

(梅州市思政学科教研员郑建河作开班讲话)
梅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曾桓炽、教研室思政学科教研员戴璇、郑建河分别在初中、高中和小学组的培训会上作了动员讲话。

(学员分组集中观看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的讲话)
首先,三组学员们分别集体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的讲话视频。郑富芝介绍,《读本》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内容安排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较好实现了不同学段间的有机衔接。《读本》与统编思政课教材相互补充,构建起更为坚实的新时代铸魂育人教材体系。他强调,用好《读本》责任重大、影响深远,要以此为契机,开启铸魂育人的新局面。一是感悟思想伟力。教育战线要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紧跟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巩固扩大学习的热潮。二是提升教学吸引力。广大教师要用信念、情感、事实、学理去感染和打动学生,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学、融入学。三是形成育人合力。要加强《读本》与学科教材使用的统筹,善于运用各地特色教学资源,综合用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四是增强育人效力。要通过学习《读本》,让学生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方向、涵养力量、锻造本领,引导学生为国家和人民、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最后郑富芝要求,下一阶段要抓好工作部署,做到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指导到位,确保《读本》使用平稳落地。要落实经费、配好资源,为一线教学提供更多有效支撑。要做好教师培训,加强跟踪,切实提高读本的教学效果。
培训的第二阶段,来自东莞市东城教育管理中心的胡嵘苹老师、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周清生老师和梅州市丰顺县丰顺中学的胡小茹老师分别对三个学段的《读本》做了详细深入的讲解与分析。

(东莞市东城教育管理中心胡嵘苹老师在授课)
一是认识学习《读本》的重要性。《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周清生老师在授课)
二是《读本》的特点与呈现方式,通过介绍《读本》与思政课统编教材的衔接、《读本》编写理念、主要内容、重难点分析、教学使用建议、教学展示与点评等板块,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与案例分析,有利于教师们推进《读本》的教学。

(梅州市丰顺县丰顺中学胡小茹老师在授课)
三是《读本》教学实施建议:1.读通读懂,把握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与重难点;2.《读本》与统编教材衔接使用,夯实育人根本任务;3.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吸引力;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5.与其他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6.丰富优化资源,有效运用;7.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培训过程中,教师们认真参训,边仔细聆听,边细致做笔记,了解了《读本》的主要内容,意识到《读本》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培训,为秋季开学教学《读本》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学、融入学。加强《读本》与学科教材的统筹使用,运用本地特色教学资源,综合用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形成育人合力。
在培训的最后,三个小组的全体学员和参训领导、授课专家们进行了合影留念。

(小学组合影留念)

(初中组合影留念)

(高中组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