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数字教材应用示范校 | 梅州市梅江区芹洋学校:教研融合与资源共建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25-05-21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任务以及广东省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项目的总体部署,梅州市出台《梅州市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5)》,推进了基于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教学应用研究,并于2024年3月评岀首批梅州市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应用示范校。作为首批10所数字教材应用示范校之一,梅州市梅江区芹洋学校积极发挥数字教材应用的示范辐射作用。

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与落地实践

梅州市梅江区芹洋学校于2019年9月秋季开办招生,学校现有小学班56个,初中班23个,在校学生4476人,教师队伍227人。学校以培养健体养习、怡趣品正的学生为目标,配备完善的现代化教育设施,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图片

芹洋学校全景

芹洋学校的数字教材应用整校推进方案以《梅州市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5)》为指导,围绕“技术赋能课堂、资源驱动创新”两大核心目标而设计。

数字教材应用整校推进负责人暨教务处主任郑细燕表示,学校在建设数字教材应用示范校中重点落实了全员覆盖、教研融合资源共建的措施。

“全员覆盖”是指通过“五个100%”的硬性指标,即设备安装率100%、教师应用率100%、培训完成率100%、账号激活率100%、数字教材下载率100%,以确保数字教材全面落地;“教研融合”是指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将数字教材与电子白板、微课等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开发“一课一策”教学模式,并将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资源共建”是指设立“云教案标准化建设”专项,鼓励教师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上传原创资源,形成校本化数字资源库。

挑战与突破:从适应到创新

在数字教材应用的整校推进过程中,芹洋学校曾遇到教师适应性不足、技术操作不熟悉的挑战。同时,由于建设初期过于追求速度,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化适应节奏。为此,芹洋学校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教务处主任郑细燕介绍说,为了应对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畏难情绪,学校实施了“分层培训+骨干帮扶”的机制,让新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再让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带教。针对技术操作难点,学校联合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技术团队,以微信群为沟通媒介,梳理高频问题并制作《操作速查手册》,使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操作效率大幅提升。考虑到教师的适应性问题,学校不再单纯追求教师的达标速度,而是将教师使用数字教材的任务考核调整为“分阶段达标”。

图片

图片

芹洋学校内景

数字教材应用的整校推进推动了芹洋学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和师资力量的提升。叶丽娜副校长表示,芹洋学校利用数字教材丰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了针对性的教学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学校重视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和学习,致力于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另外,学校还建立了教研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合作。

随着学校教师逐渐适应新教学模式,芹洋学校也总结出了以下数字教材整校推进的关键经验:第一,学校的顶层设计须与教师实际需求结合,避免“一刀切”。第二,要以数据驱动优化,例如通过粤教翔云数字教材用户行为分析平台分析教师使用率,再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培训。第三,数字资源建设需提前规划,避免重复劳动。

应用成效:国家中小学平台与粤教翔云平台

通过融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芹洋学校已实现教师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重优化。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习题库和课件模板,教师能快速生成分层教学设计。该平台的课堂互动工具(如随机点名、实时答题统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度。课后,学生能通过平台的微课回放自主复习、使用错题本功能对知识点查漏补缺。

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上,芹洋学校的教师高频次地使用平台云教案、校本资源库等功能进行协作,实现跨年级资源共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使用虚拟黑板、互动工具及数字教材内嵌资源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例如,郑细燕老师在课堂中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立体图形,使抽象概念直观化,有效促进学生理解。值得一提的是,郑老师还在2024年梅州市数字教材云教案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图片

图片

芹洋学校教师使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授课

学校教务处副主任罗美香说,教师可以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上轻松获取其他学校或地区的优秀教学案例和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培训和教研资源,让教师能在寒暑假期间自主选择参与培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芹洋学校701班的谭晨希同学提到,她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时,主要是“看微课”“做检测”和“提问题”。老师会提前推送微课,让他们自学知识点。完成“小测”后,可以将把不懂的问题发送到班级讨论区。上课时,老师会针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结语

数字教材应用的整校推进,是技术赋能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芹洋学校将继续以“用实、用好、用精”为目标,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性教学模式,为师生打造更智慧、更高效的教学与学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