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成果出圈!山区教育数字化交出高分答卷
近日,在中山市举办的 2025 年广东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暨中小学智慧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上,梅州市蕉岭县桂岭学校展示的“蕉岭范式”引发关注。该范式作为梅州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山区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成果,获得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及省教育厅领导高度认可,再次凸显梅州在教育数字化领域的亮眼成绩。

梅州市蕉岭县桂岭学校分享实践经验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郑志强认真听取梅州市国家平台应用情况介绍
此前在深圳召开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深化应用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梅州市教育局局长杨栋作为全国唯一地市级代表,与多省份教育部门负责人同台交流 “梅州实践”,相关经验获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充分肯定,为中西部及山区县域破解教育数字化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梅州市教育局局长杨栋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深化应用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发言
作为山区城市,梅州曾长期受教育资源不均、城乡教学质量差距大、优质师资短缺等问题困扰。为打破发展瓶颈,梅州紧抓国家平台试点机遇,经过一年实践,全市共有616所中小学开展国家平台应用,各级教研队伍组建教研群超5900个,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1.83万次,20余万人次教师参与,教师利用平台备课、授课超300万次。平台深度融入教学日常,教师数字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今年省级以上教育数字化相关竞赛中,梅州教师获奖数量较平台应用前增长43%。目前,梅州已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师生认证全覆盖,核心应用指标不仅远超全国山区平均水平,更稳居广东省前列,“全域、全员、全流程”的平台应用格局基本形成,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梅州探索出的山区教育数字化特色路径。
三级推进体系:从市到县再到校,把“智慧课堂”建到孩子身边
“市级统筹、县级协同、校本创新”的三级推进体系,是梅州教育数字化的核心保障。
市级统筹:画好“路线图”,让平台用起来
市级层面,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教师发展中心为核心,协调组织多部门参与,明确职责与任务清单,制定平台应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部署深度应用工作。在平台推进应用过程中,市教育局持续收集一线教师对国家平台的改进意见,及时调整推进策略,努力让更多人学会应用智慧教育平台。同时,积极依托教研队伍开展应用工作,并借助广州市对口帮扶及高校支持,联合嘉应学院打造“培训-研修-应用”一体化教师发展体系,将平台应用能力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目前,梅州市已成功培育4所省级应用标杆校及7个名师团,每月定期举办全市性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邀请骨干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探讨各学科如何有效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利用国家平台资源。

梅州市教育局召开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工作会议
县级协同:按需定制,解决 “急难愁盼”
在县级层面,针对农村与城镇教师的差异化需求,定制了相应的培训课程,并开展了平台深度应用的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学科教师的数字素养,为我市教师熟练应用国家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大埔县充分利用国家平台资源,积极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丰顺县则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依托国家平台实施“停课不停学”的居家教学活动——教育从不因天气“断档”。
校本创新:各校有妙招,课堂变“活”了
在校本层面,各校积极创新,开发独具特色的场景应用。例如:梅州市实验小学挖据平台里的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基因融入课堂;丰顺中学借助虚拟实验室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学生不用“看黑板学实验”。
梅州市各学校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类功能进行教学
名师团“领航”:让数据说话,每个孩子都能被“精准关注”
在梅州,名师团就像“智慧教育先锋队”,把平台的“数据优势”变成了“教学优势”,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例如:兴宁市余贵珠名师团利用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对成绩进行精细化管理与分析,精准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据此将学生分组,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作业;五华县李国玉名师团结合生物学特点,用平台数据找学生的“认知难点”,调整教学策略,打造了多节省市县公开课,把好经验分享出去。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梅州来说,不只是一个“工具”,更是推动教学变革、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支撑”—— 它让山区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优质教育资源;让老师能更精准地教,学生能更高效地学。
接下来,市教育局将以“应用为王”让数据赋能教育,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相信未来,梅州会用数字化驱动教育系统性变革,为广东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山区智慧和梅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