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07年12月01日

翁永卫同志就东山教育基地建设答记者问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06-06-18 浏览次数:-

编者按:梅州市东山教育基地是一个受全市人民瞩目的宏大工程、民心工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基地的工程进展、资金筹集、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和管理机制等情况,< 梅州日报>记者罗金良日前采访了市东山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翁永卫同志,现将有关内容刊载如下:

建设教育基地顺乎民意

记者:我市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决心、花如此大的力气建设东山教育基地?

负责人:建设东山教育基地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精神,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具体体现。梅州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由于经济欠发达等原因,有着良好文化教育基础的梅州,现代教育却跟时代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优质高中学位紧张,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东山教育基地,实施高中教育“扩容促优”工程,把教育基地真正建成一个集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亮点,合乎市情,顺乎民意。建设教育基地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四个梅州”战略的实施,更好地为梅州老百姓造福。

记者:现在许多地方在搞大学城、中学城,建东山教育基地是否在跟潮流、跟风?

负责人:建设教育基地不是在跟潮流、跟风,而是切合我市实际的重大举措。上一届市委、市政府就曾对东山片的开发作过调研和论证,把东山片这一带列为教育发展用地,并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建设教育基地主要是出于“三个需要”:一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2004年,我市初中升学率仅为63.7%,但按照全省的教育发展要求和我市教育发展规划,到2008年我市初中升学率必须达到80%,到2010年要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差距还不小;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梅州要发展,老百姓要脱贫致富,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就要增加高中学位,否则,我市今后三年每年将约有3万多名初中毕业生无法升上高一级学校就读,他们进入社会后,只能做收入低的苦工。三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把东山片建成集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景区,既可以扩大城市区域、明确功能分区,又可以更好地传承、弘扬客家文化,擦亮梅州“文化之乡”和“世界客都”品牌,为“文化梅州”建设作出贡献。

生源有保障质量有保证

记者:教育基地建成后,东中和市职校学生将大大增加,师资、生源是否有保障?

负责人:学校生源有保障。按照规划,东中到2008年将有1万名在校师生,市职校到2007年将有3000名在校生。如不增加高中学位,我们每年约有3万多名的初中毕业生无法升上高一级学校就读,这些毕业生就是基本生源。同时人们对优质学位的需求日益增长。实际上,教育基地建成后,净增高中学位是8340个,所以说生源没问题;师资来源也是有保障的。按师生比测算,教育基地需增加教师共约500多人,现在我市每年回来报到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有约300多人,我们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加强在岗培训、加强教师交流等渠道解决师资问题。

记者:那么,教育质量有保证吗?

负责人:有。保证其教育质量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硬件建设。教育基地建成后,在教育环境大大改善的基础上,我们已制定计划将按标准装配相关的设施设备。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拟采取引进省内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吸收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引入竞争机制并实行优胜劣汰等措施来解决师资的质量问题。三是探索先进的管理机制、改革管理模式。如东山中学拟实行总校长领导下的分校长负责制,分校区管理。市职校则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和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采取订单式培养、合作培养、顶岗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就业率。

“四轮驱动”方式筹集资金

记者:教育基地全部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吗?

负责人:不是。教育基地近期建设需投入资金约4.3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计划投入约1.5亿元,主要用于其征地、拆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前期费用,这占教育基地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笔资金我市的财政完全可以承受。

记者:投资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是如何筹集资金的?资金能筹集到位吗?

负责人:东山教育基地筹集资金主要采取“四轮驱动”的方式:即本级政府投入、社会捐资、争取上级支持和采取市场融资。目前基地已筹得建设资金28928万元。

本级政府投入即市本级财政投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山教育基地建设,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已投入了13000多万元用于征地拆迁;社会捐资就是广泛发动海内外乡贤、热心人士和企业支持东山教育基地建设。社会各界对东山教育基地这个项目很认可,捐资的积极性很高,曾宪梓先生、田家炳先生、朱孟依先生、金雁集团等一批热心人士和企业都有捐资项目。现到位的社会捐资达7768万元,还有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和企业有意捐资支持东山教育基地建设,资金也将陆续到位;争取上级支持方面,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市直各部门也全力配合,现通过各种渠道已争取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支持的3000多万元;市场融资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公开招标实行学校生活区社会化经营。二是公开拍卖公共服务区建设经营权。三是公开拍卖东山教育基地黄金广告位经营权。四是由政府给予一定期限的贴息,由业主单位向银行贷款。现通过市场融资渠道已筹得4250万元(不含银行贷款);另外,进驻基地的业主单位也积极以不同的方式自筹资金,这块也已到位910万元。

从目前筹资情况来看,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上级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有广大港澳台胞和海外华侨的热心支持,教育基地资金筹集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确保基地建成“阳光工程”

记者:教育基地是庞大的工程,在管理机制上有什么特点?

负责人:为把东山教育基地建成优质工程,按“高质量、快速度、低成本”推进建设,我们探索了新的管理机制。具体有三个特点:一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东山教育基地建设。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先后制定了《梅州市东山教育基地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梅州市东山教育基地征地拆迁工作的有关规定》、《梅州市东山教育基地工程项目招投标办法》等,使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实行“三统一、一减免”。“三统一”,即:所有建设项目统一规划、招标;所有建设项目统一建设,由工程建设组负责实施,实行“代建制”,推行交钥匙工程;所有资金的筹措与支出由市财政局东山教育基地资金筹集组统一管理。“一减免”,即:所有建设项目只收税不收费,减免各类行政性和服务性收费。

记者:规划设计招、投标是众人关注的大事情,基地是怎样招投标的?

负责人:我们对规划设计招标主要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相结合,即在公开招标的同时,还邀请本地有实力的设计部门和外地既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又熟悉客家文化和建筑的设计单位参与规划招标,由各方独立设计方案,在征求市规划设计委员会、市领导和群众意见后,从中择优选出一个方案,并以此方案为蓝本,取长补短,博采众家之长,最终糅合成最佳方案。

记者:听说教育基地中有些工程没有拿出来招标,你能解释一下吗?

负责人:是的,但没有拿出来招投标的项目都是捐建项目,如东中剑英校区项目和市职校的新兴礼堂、图书馆、教学大楼等。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这些项目可由捐资人指定或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该项目。

记者:建设项目招投标如何防止暗箱操作?

负责人:教育基地所有招投标项目的操作程序都是公开的,所有项目招、投标都非常“公开、公平、公正”。每个招投标项目都在建设网、招投标中心公告,招标程序公开,参与招标的除招标中心的人外,还有业主代表、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与,招标过程严格按相关政策和规定操作,绝对没有暗箱操作,在此我们也欢迎投标单位和广大群众对招投标进行监督。

记者:教育基地采取什么措施确保不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现象?

负责人:为确保不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现象,东山教育基地领导小组与市纪委和检察院联合成立了同步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在东山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中做到三个必须:一、凡有关招标工作会议,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参加;二、凡出台的政策、文件、方案涉及廉政方面内容的,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必须参与;三、凡中标的施工单位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还必须签订廉政责任书,并进行一次廉政谈话。通过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的全程监督,使参与东山教育基地建设的工作人员“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确保教育基地建成“廉洁工程、阳光工程”。

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

记者:教育基地相关拆迁如何防止损害群众利益?

负责人:教育基地是民心工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是整个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按照刘日知书记“不损害、能保障、有发展”的要求,制定了严格措施,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如东山教育基地需征地拆迁农村居民户545户,国营、集体、私营企业22户,涉及面之广,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均属历史之最。但征地拆迁组的同志能树立破难攻坚、依法依规拆迁的责任意识,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措施,做到不损害群众利益。一是按政策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二是集中业务骨干,加强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吃透政策,掌握补偿标准。三是依法依规,公平公正,严格工作程序。认真落实听证和公告制度,让被征地的集体、企业、农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创新实施征地补偿款实名支付制度。为每个补偿对象按实名开具银行账户,将补偿款直接支付给农村集体、企业和农民个人,保证补偿款及时拨付到位,确保征地补偿准确无误,最大限度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2006年8月基本建成教育基地

记者:至目前止,教育基地现只有市职校和东中剑英校区奠基开工,是否还有其它项目?

负责人:教育基地分为教育功能区和文化功能区,项目很多。市职校和东山中学剑英校区只是其中的两个项目,亲水公园、院士广场、广东汉剧院、市山歌剧团、客家艺术中心、东山书院、“世界客都”城标、40米大道、东中唐屋生活区、公共服务区、曾宪梓运动场等项目都是东山教育基地的项目。

记者:为什么要把市山歌剧团、广东汉剧院建在教育基地?

负责人:广东汉剧源远流长,客家山歌远近闻名,都是梅州客家文化的精髓。教育和文化本身就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继承和发扬我市的传统特色文化,同时也把厚重的客家文化和崇文重教的传统在一个平台上和谐体现。

记者:只用一年半时间完成教育基地的建设,不能不说是困难重重、任务逼人。目前工程进度究竟如何?

负责人:教育基地现在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市职校自新兴礼堂去年10月中旬动工以来,图书馆、教学大楼、食堂、学生宿舍已陆续开工建设,大部分在春节前能完成基础工程,食堂和图书馆已经上了二层,实训中心已完成招标,很快就动工;东中剑英校区于去年11月上旬奠基,目前施工队伍已进场,待设计图纸审定后即可动工;东中唐屋生活区已于去年11月中旬开工,目前已完成隐蔽工程;40米大道、亲水公园正在紧张施工;院士广场、客家艺术中心、汉剧院、山歌剧团已完成总体规划,单体设计正在优化,去年12月下旬已进场平整土地,2006年2月可开工建设。

东山教育基地建设严格按计划进行,各项工程均顺利推进,到2006年8月基本建成教育基地的建设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