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07年12月01日

梅州市教育考察团赴茂名市考察情况报告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06-06-18 浏览次数:-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2004年12月28日至29日,由市政府副市长陈卫平同志带队,市委副秘书长翁永卫、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国城、市教育局局长杨剑忠、副局长胡向华、东山中学、曾宪梓中学、市职校负责人及市府办、城建、规划、财政等部门的同志组成的梅州市教育考察团一行15人,对茂名市教育情况特别是信宜市教育城建设有关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两天来,考察团到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培训基地、茂名一中和信宜教育城等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动力,坚定了信心。12月30日上午,考察团成员还专程到省教育厅,向省厅领导及相关处(室)同志汇报情况及征询意见建议。现将到茂名学习考察和到省教育厅召开汇报会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茂名市教育的情况汇报

(一)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培训基地

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县教育局于2001年开始在原松山职中旧址改扩建而成的,基地占地450亩,分军训和农苑两大区。实践基地自三年前开始接受全县高一、初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于2002年初接待茂名市中小学生“乡情教育”一日游活动。

(二)茂名市第一中学

茂名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59年,1984年被定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学生3700人,专任教师205人,学历达标率98%。1997年,茂名市委、市政府斥资1.3亿元搬迁市一中,于1998年8月建成搬迁并实现高初中分离。学校占地130亩,场、馆、室、舍等均按示范性高中标准建设,教学设备设施足用先进。2004年茂名一中高考取得好成绩,在全省高考10名总分状元中占了2名,同时还有1人获数学单科状元,总分800分以上的有12人,总分700分以上的有130人。

茂名一中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与茂名一中黄家祥校长的真抓实干是分不开的。黄校长在谈到学校发展时说:抓教育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质量,两手都要硬。如在学校管理方面,他每天早上7时就守在学校门口,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晚上,为净化学校环境,防止学生早恋等,黄校长要求学校用灯光将校园照得通亮,等等。再如抓高考,学校有计划、有压力,有措施。

2004年8月,茂名市委、市政府为建设教育强市,满足社会对优质学校的需求,决定再斥资1.3亿元建设300亩100班规模的一中新校园,目前,新校园的筹建工作正在进行,2007年茂名一中将再展新貌。

(三)信宜教育城

当我们踏上信宜教育城这块热土,发现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葱绿的群山掩映着一所所漂亮的学校,宛若林海画卷缀上朵朵鲜花,尤其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信宜教育城,象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玉都大地上,格外引人注目……

信宜教育城是信宜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而兴建的高标准、现代化的集约型优质教育品牌。教育城占地1500多亩,汇集9所学校,其中信宜中学占地500亩,90班规模;初中占地200亩,90班规模;小学占地150亩,84班规模;幼儿园占地70亩,42班规模;德育学校占地80亩;青少年宫占地30亩;一所职业高中正在规划。全城新建校舍面积达32万平方米,可容纳2.7万多名师生。教育城内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全部食宿在校。教育城全部按花园式现代化学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一流水准定位,合理设计布局,每间学校的设计风格各有特色。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设施,实施科学管理。据介绍,教育城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观。国务院教育调研组和省教育厅的领导盛赞信宜教育城树起了山区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十多年前曾凭肩挑背磨创造了改造校舍危房“一年建起501栋教学大楼”的奇迹,如今又劲头十足,以大气魄大手笔办规模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罕见的教育城,着实令人感到震撼。信宜市的有关领导告诉我们,信宜投入2.2亿巨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的教育城,一方面大大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为辐射带动全市教育全面上水平、整体上台阶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信宜加快培养大批人才有着深远意义,同时对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也起到一定作用。

近年来,信宜高中教育发展步子迈得很大。普通高中校园面积由三年前的680亩扩大到如今的1730亩,高一招生人数由2001年的3400人增加到2004年的11046人(加上职中有14000多人),高中阶段在校生由2001年的1万人增到2004年的3.2万人,是全省增幅最大的县市。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18.83人,大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高中教育还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发展。高考年年上新台阶,入省专线以上人数2004年为4407人,是2000年913人的4.8倍,平均每年增长1.2倍;上重点线人数较上一年增幅达52.71%,而且涌现出900分数学单科状元1人,总分800分以上的由2003年的3人增到2004年的9人。

信宜把扩大高中规模、发展优质高中作为教育的一个战略重点来抓。在新建信宜中学的同时,扩大信宜一中、信宜二中、华侨中学、信宜三中等优质学校的办学规模,单是城区这“一个龙头四驾马车”五所省一级学校,每年高一招生就达150班。省、市一级学校普通高中今年招生共10093人,高中优质学位达91%,位居全省县市前列。2002年9月,全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现场会把信宜作为重点参观现场;信宜中学被省定为创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首批学校。职业高中教育发展也取得显著成绩,丁堡职中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中、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2004年7月,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现场会把丁堡职中作为重点参观现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信宜办教育的一个明确目标。该市一方面认真抓创等级学校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另一方面,大力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抓好教育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全面发展,使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目前,该市已有省一级学校8所、茂名市一级学校11所。城区高中学校的“四驾马车”均实行均衡招生。据介绍,至2005年,信宜市有5间高、职中的学生数分别可达到5000人以上的规模,其中信宜中学可达到5600人的规模。

二、收获及体会

考察了茂名市教育特别是信宜市教育城后,我们有如下几方面的收获及体会:

(一)党政领导对办教育认识高,目标思路明,布局合理

一是茂名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认识高,茂名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茂石化、三高农业和教育是茂名的三面旗帜”。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以大手笔发展教育,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信宜市领导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和行动抓教育,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摆在最突出的位置来抓。信宜市委、市政府及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市人大每年都组织几次视察教育的活动,为发展教育献计献策;二是茂名、信宜市领导对抓教育的思路和目标十分明确,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教育问题上,要求树立和落实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观,做到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普及与提高同步抓,使教育的规模、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教育快速、优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能合理布局,如信宜,按照省优质示范性学校标准扩建了一大批上规模的中心学校、片中心小学,促使农村中小学向规模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

(二)党委、政府在发展教育方面舍得投入,敢于适度超前投入,敢于负债办教育

多年来,信宜办教育就是靠勒紧腰带艰苦创业,通过政府投入一点、上级支持一点,发动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并提出“谁家孩子谁家抱”,使学生家长人人成为学校的主人。在教育资金的使用上精打细算,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据介绍,教育城每平方米造价仅430元。教育城建设的所有大小工程都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其中推土等工程还采用价低者得的办法招标),向全市通报,并主动请由市纪委、监察局、检察院、审计局组成的“监管领导小组”提前介入对工程建设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廉政监营,确保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公开、透明的“阳光工程”、“廉洁工程”,有效地节约了资金。他们认为,办教育欠了债可以逐步还,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耽误不得,否则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现信宜教育城建设的负债仍有1亿多元,但他们已经做出了几年后还清的计划。

(三)开展了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读书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

几年前,信宜就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开展了声势浩大、深入人心大力宣传读书成才、教育兴家的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出“每家农户读出一个大学生可带一窝人到城市”、“不读书,穷根难断;无知识,富裕不长”等口号,营造全民重教兴学的社会风气。同时,还大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头为贫困生捐资,全市每年为3万多贫困生减免书杂费,部分特困生还获得生活费补助,基本上确保了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因而,当地读书风气甚浓。

(四)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敢于迎难而上

发展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要提高质量,很重要的条件是师资必须跟上。据介绍,当初有人认为,信宜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大力发展高中注定要失败。但信宜市委、市政府不信这些,采取了积极的对策:一方面通过选送本地优秀教师进修本科和向外地招聘优秀师范本科生充实教师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抓好教师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速新教师的成长,实现了高中教育的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提高的协调发展。

三、向省教育厅领导汇报的情况

2004年12月30日上午,陈卫平副市长率领梅州市教育考察团成员专程到省教育厅,向省厅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汇报梅州教育特别是东山教育基地建设设想。汇报上,他们有针对性地对我市教育特别是兴建教育基地的设想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对梅州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他们认为梅州建设教育基地的设想非常好,符合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梅州发展教育,省厅是支持的。

(二)提出兴建教育基地要认真规划,即要适度超前,又要符合梅州发展实际。规划设计要请专家论证,定位后,应请专家反复论证,做好论证等于成功了一半。规划时应考虑教育布局和功能。水电、网络、生活设施、教师宿舍等要统一规划。教学区分区域,一、二、三年级要分区。规划、管理应同步。

(三)建议机制和运作机制应提前思考。高中发展体制应创新,政府负责地皮已不错了。筹资方面,办法和模式应考虑仔细。办学体制应创新,新校区可民办公助。另外要改革招生体制,打破局域界限,要形成教育办学的竞争机制。

(四)要搞好软、硬件的建设。要考虑场地、设备、网络等的资源共享。

(五)要普高、职高共同发展,在教育基地可把中职做大点,实训中心做好点。职教可另建一个就业指导中心,把就业结合起来。应立足本地职教结构,面向珠三角,定单培养。s

(六)全市的布局结构以及城区的布局结构都要调整好。教育基地的视野应远点,功能应辐射整个梅州市,有可能应把梅县拉进去。

(七)教育城的名称要认真斟酌,建议最好不叫“教育城”,或可称为“教育文化园区”。


梅州市赴茂名市教育考察团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