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06年10月01日

我市首批“十百千万”干部驻村工作综述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06-09-06 浏览次数:-

农村变了 农民乐了

时下,梅州农村的农民收入和村级经济收入变多了,民风和村容村貌变好了,这应该归功于2005年的“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让梅州的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5000多名驻村干部到2000多个行政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成效显著;同时,驻村干部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周密部署全面启动

2004年底,省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的意见》,要求对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派驻工作组,建立重点帮扶责任制,一抓三年,抓出成效。

梅州是全省贫困村最多的地级市,年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有1438个。这就意味着梅州要比其他市抽调更多的干部派驻农村。压力大,任务重,困难多。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开展驻村工作,市委书记刘日知专门听取了工作汇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为组长的“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对驻村工作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

今年初,经过精心挑选,严格把关,市、县(市、区)、镇三级共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共5072人作为驻村干部,驻村点和驻村干部人数居全省之首。同时,15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全市8个县(市、区),183位县(市、区)委、政府领导和113个市直及中央、省属驻梅单位的“一把手”挂钩联系109个乡镇(街道)。市委“驻村办”专门对市直和中央、省属驻梅单位的350名驻村干部进行了培训。

2005年1月6日,我市举行了第一批驻村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欢送仪式。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代表市委寄语驻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工作好、生活好、形象好,勉励驻村干部扎实做好工作。我市5000余名驻村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满怀信心地奔赴2000多个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驻村工作。

据统计,一年来各级领导干部累计到挂钩点2607次,其中市领导深入挂钩点133次;各级领导帮助挂钩点解决突出问题1642宗,其中市领导帮助解决突出问题55宗。市、县(市、区)、镇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激发了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建立“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三年驻村工作能不能够出成效,建设好村级“两委”班子是关键。首批驻村工作组下到农村的第一场硬仗就是协助做好村委会班子和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

五华县华城镇高华村由于宗族等历史原因,情况比较复杂,选举工作任务繁重。梅州市财政局驻村工作组进村后广泛进行入户走访,听取对组建村级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召开村级班子座谈会、党员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村民小组长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和民主测评会等各类会议,广泛征求意见。今年4月底及5月初,该村严格按照程序要求,顺利地选出了村委及村党支部班子。

在广大驻村干部的大力协助下,我市的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交叉任职率为86.1%,比上届提高了4.1%;村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结构等也比上届有了较大的改善,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

我市每个驻村干部手中都有一本账,那就是《民情日记》,凡是村民们的难事他们都记在心里,逐一落实解决。今年春节前后,我市各驻村工作组放弃休假,积极联系外出乡贤、外出党员,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动他们回乡投资办厂兴学,为家乡多办好事实事;深入到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孤寡户、军烈属、困难党员家中,送去棉被、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给他们带去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

今年3月29日,梅州卷烟厂、梅州烟草公司、梅州烟叶复烤有限公司驻五华县河东镇平西村工作组干部在民情调查中得知,该村年仅17岁的少女杨春红患了白血病,她家境贫寒,无法支付巨额的治疗费用。工作组的同志马上返回各单位寻求支持,并向梅州日报社反映了此情况,在各方的支援下,短短两三天就筹集到捐款48870元,把小春红及时送到医院治疗。

梅州市委组织部驻兴宁市龙田镇凉伞村工作组积极筹资10万元,修建1500米“三面光”圳道,组织100多名村民清理8公里长的主排灌沟,确保了烤烟基地用水排水;市国土局为53户贫困户224人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6户贫困户兴建了安居房,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的问题;平远县档案局驻仁居镇畲溪村工作组帮助村民解决烤烟种植、技术、销售等一些难题……据统计,全市各驻村工作组共慰问贫困户8600多户,筹措资金9231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4914件。

树立良好村风民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农村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是我市驻村工作的又一特色。驻村干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和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破除封建迷信活动,大力协助打击“六合彩”赌博等非法活动。

“风和日丽好春光,干部群众坐一堂,共同探讨致富路,欢声笑语喜洋洋……”市直机关工委驻丰顺县大龙华镇上溪村工作组组长张思政创作了《驻村干部巧讲致富经》山歌,生动地描述了驻村干部和村民共同探讨致富路的情形。其实,创作驻村山歌只是工作组“文化扶贫”的一部分。针对山区信息闭塞、观念滞后的情况,该工作组办起了《驻村工作通讯》,栏目内容包括政策解读、专题策划、驻村动态、农业技术、卫生常识等,深得村民的喜爱。该工作组还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创作《共建好家乡——现代上溪人励志三字经》,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大埔县是“汉乐之乡”,市委宣传部驻枫朗镇上木村村工作组发动企业捐款购置了一套汉乐乐器,村民们在闲暇之余“吹、拉、弹、唱”,其乐融融。市委党校驻五华华城镇湖田工作组今年8月份开始至10月份开展了“五好家庭”的创建和评比,在该村掀起建设和谐农村主题教育活动。市社科联驻村工作组在农村开展“五无”村(户)活动,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市委政法委工作组以“三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在丰顺县潘田镇新南村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开展了反对邪教和禁毒警示教育图片展。

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新路子

各工作组驻村后,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富民项目进村、致富信息进村、科学技术进村,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农业产业链,发展劳务经济,以思路创新促进农民增收。

——市畜牧局驻梅县程江镇浒州村工作组引进外地老板到该村办金属加工厂、塑料加工厂,可为该村年增加收入36500元。

——今年5月份,大埔县司法局驻茶阳镇下马湖村工作组引资100万元来村兴办养猪场,7月份又成功引资100多万元进村兴办大埔首家“千亩油茶”基地。

——市检察院驻丰顺县大龙华镇径门村工作组吸引外出乡贤回村兴办电子元器件加工厂,仅试产一个多月,就吸引了3个村及周围村村民50多人进厂打工,目前该厂扩大生产,可招收3个村的村民120多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

一年来,全市各驻村工作组共筹资10592万元,发展经济项目876个,组织劳务输出7500多人,有效地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途径。

艰苦锻炼增长才干

下基层驻农村,环境变了,工作内容变了,驻村干部也得跟着变。怎样改变自己?当地的干部群众就是老师,驻村干部们努力向基层的同志学习怎样驾驭复杂局面,怎样处理具体问题,怎样推进各项工作,学习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经验,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他们走村串户,调查了解驻点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通过及时化解邻里纠纷,维护农村稳定;通过协调各方关系,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与此同时,他们也掌握了农村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身分析判断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把握政策的能力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实现了驻村工作与自我提高双丰收的目标,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较好地树立了“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和“服务型”的驻村干部形象。

农村变了,农民乐了,与农民结下深厚感情的首批驻村干部们,带着精神上的收获、工作上的进步和老百姓的好口碑,依依不舍地与乡亲们道别。如今,接力棒交给了第二批驻村干部,他们将承前启后,再接再厉,扩大成果,与农民群众一道奋力前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