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19-04-01 浏览次数:-

一、学校情况

1、学校概况

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5年,其前身为五华中学学农基地、五华县第二劳动大学,是梅州市公办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五华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学校办学宗旨与理念: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及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遵守《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以“重德、启智、授技”为育人宗旨,以培养“合格+特长”现代职业技术人才为育人目标,积极培养本区域急需的各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和创业人才。同时,积极搭建“3+证书”高考立交桥,积极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人才。

学校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办学思想,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育人理念,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育人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格。

目前,学校开设的专业有: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航空服务(民航安全检查、航空地面服务方向)、民航运输等专业。同时还与深圳前海优职教育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学校各专业教学实验设备先进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规章制度健全,管理严格到位,有一整套完善细致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是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华职师生不断开阔创新,锐意进取,学校合唱团参加省、市比赛荣获省三等奖、市二等奖;学前教育专业参加市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在惠州、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洲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网络,就业率达100%,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毕业生深受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等地学校的好评,达到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学校以“厚德博爱,精业笃行”为校训,以“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为职业文化导向,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为校风,以“惟德惟才,至善至美”为教风,以“勤学苦练,知行合一”为学风。

学校目前现有占地面积16008平方米,根据五华县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的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我校按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标准进行扩建,总投资13780万元:

规划办学规模:可容纳学生2000人。

规划校园占地面积:规划总占地面积44068.87平方米。

规划校园建筑面积:规划建筑面积28110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2栋、实训大楼1栋、综合楼1栋、图书馆1栋、学生宿舍2栋、学生食堂1栋、风雨操场1栋),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及篮球场等运动场地。

规划购置教学设备资金1000万元。

目前进展:学校扩建工程项目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于2017年10月20日进行公开招标,最后由五华县安宝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扩建工程分两期进行,现一期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

2、学生情况

学校2016-2017学年在籍生为1975人,全日制在校生为223人。2017-2018学年在籍生为157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44人。全日制在校生同比增长54%。


学校2017-2018学年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航空服务、航空运输、计算机动漫游戏设计与制作,共八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籍生为687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籍生为72人,学前教育专业在籍生为200人,电子商务专业在籍生为29人,航空服务在籍生为78人,航空运输在籍生为31人,计算机动漫游戏设计与制作在籍生为55人。


学校2017-2018学年共有毕业生1051人(其中非全日制学生970人),初次就业率达到了100%,其中对口就业率为达到95%以上。

3、教师队伍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7%。学历结构上,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3%;专任专业课教师24人,其中双师型16人,专任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为66.6%。

4、设施设备

目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772万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12万元。本年度新增电脑实训室2个,电商实训室一个,实训工位数为309个,生均1个,本年新增工位90个。纸质图书2.2万册,生均18.1;本年新增0.1万册,生均新增0.82册。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现代化公民,以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学生能客观认识自我、评价他人,自信、自律,能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在93%以上。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力求使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与所学专业相匹配,并能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常识性知识,能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必修课程,成绩合格率在85%以上。

重视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进行表彰,通过学校广播站等平台进行宣传。

学校毕业生均完成对应专业的需学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恪守实习纪律和工作规范,9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2、在校体验

为了让社会及有意向就读华职的广大学子了解学生在华职的学习和生活,学校2017年先后两次组织开展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拓展活动,为广大学子和家长了解学校提供了观摩和体验的平台。

学校共有7个社团,包括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羽毛球社团、篮球社团、书法社团、美术社团、文学社团。每个社团配有2到4个指导老师,每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社团活动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学校还开展各种比赛,包括专业技能比赛、班际篮球比赛、学生才艺大赛、诗文朗诵比赛等等,并通过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和成果展示,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对学校100名在校学生和50名毕业生满意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对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讲课、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训实习的效果等比较满意;对学校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比较高;对在校的生活、校园安全比较满意,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比较高。

3、资助情况

根据教育部及教育厅要求,学校非常重视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资助,积极实施奖学金、助学金和免学费制度,落实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认真组织困难学生申报国家助学金,对本校免学费学生和受助学生信息进行认真核查并公示。2017---2018学年审核通过免学费共免除344名学生学费合计120.05万元,各年级人数如下:17级223人,16级73人,15级48人,共计344人;本年度,助学金审核通过人数共计36人,金额合计10.8万元。并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和物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使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感受到学校、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4、就业质量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培养的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2018年我校共有毕业生1051人,直接就业1051人,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初次就业起薪平均2000元,底薪与往年相比提高了200元。

5、职业发展

学校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的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适应经济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积极引入现代学徒制办学理念,校企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达到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邀请优秀企业进校园宣讲招聘,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不断提升,能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岗位迁移能力较强。学校经常开展学生创新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较强。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五华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进行企业走访、市场考察、毕业生跟踪调研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专业建设现状,结合学校自身条件,科学设置专业并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结合现代科技、管理理念及新型工艺、生产流程等,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致力于优化传统专业,做强主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

学校积极应对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科学设置专业。在学校原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与应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学校新设了5个专业,包括航空服务专业、民航运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专业。学校还以专业共建的形式与深圳优职教育控股公司进行联合办学,合作专业有:航空服务专业、民航运输专业和计算机动漫设计与游戏制作专业。5个新专业已于2017年秋季开始招生。

学校各个专业均设有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在教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2017-2018年多次组织教师到广州等地进行教师专业素养培训,观摩兄弟学校的教学活动,参与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多层次多维度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素质。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加强素质教育,以岗位能力需要为本位,搭建三创教育平台,加强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将技能大赛的训练模式和专业前沿技术嵌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点带面,面对全体同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2、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叁年学制的要求,学校十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德育课程按照教育部及广东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每周开设2课时,一学年64课时。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由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按相关文件要求课时足额。第三学年进行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

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吻合。根据广东省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要求,认真制定专业建设规划,面向社会,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办学指导委员会,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我校积极应对市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科学设置专业,结合现代科技、管理理念及新型工艺、生产流程等,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致力于优化传统专业,做强主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

学校完善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修订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奖励办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全面梳理学校开设课程,确保所有课程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

我校科学定位中职学生培养目标,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素质,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加强素质教育,以岗位能力需要为本位,搭建三创教育平台,加强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素养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行双(多)证书管理制度,将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经培训并通过社会化考试取得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的其他技术等级证书。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将技能大赛的训练模式和专业前沿技术嵌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点带面,面对全体同学,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我校深化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通过“教、学、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为主导,改革学徒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建产学研中心,建立由行业、企业生产技术专家、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基地建设,全程参与教学,学校师生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依托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产业,形成人才共有、资源共建、过程共参、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学期间进入电子厂或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将课堂搬进企业,教师每周两天在企业上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双十一和双十二期间进行实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到幼儿园参与见习、实习,积极探索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的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新模式。

学校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进教学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校园项目,推进打造数字校园,每个教室和实训中心都正在安装多媒体设备;改造校园主干网络,使用光纤接入,提升网速。加大信息化教学培训。通过信息化教学技能竞赛,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实际应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3、 教师培养培训

1)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专业课的质量,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部署和学校的实际,学校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陆续安排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安排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县级培训,参加的有60多人次,培训课程方向有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电子技术应用、音乐、舞蹈专业、班主任心理学培训等,学校保障培训经费的落实,创新形式,师资队伍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2) 以科研促成长

在教师培养中,学校重视以科研促成长。2018年,学校已经结题的县级研究课题有6项:一是曾木辉主任主持的课题“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二是李富双主任主持的课题“物理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三是张来辉主任主持的课题“中职数学新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四是何定旺主任主持的课题“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五是李翠红老师主持的课题“情感教育在中职英语教学的作用”,六是张东娴老师主持的课题“提高音乐课堂活动参与的有效性研究”。

3)落实继续教育考核制度

建立校本培训登记制度,落实继续教育考核制度。本学年教师人手一册《继续教育登记本》,每次做好校本培训记录和考勤,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认真总结培训的体会和收获,提交个人培训总结报告一份,与培训期间的读书笔记、《继续教育登记本》等文本资料上交存档。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公需科目培训,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考核与聘任、评先等。通过制度规范教师参加培训的审批、报销和学时要求,大大提高了教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教师关爱行动

开展教师关爱行动,凝聚学校团队向心力。学校充分发挥工青妇的力量,开展日常教师关爱行动,慰问生病的教师。教工会在三八节期间慰问关心女教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女性健康咨询和计划生育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工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会定期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今年开展了教师羽毛球赛、篮球赛、足球赛等,每年开展对退休教师的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对生病、困难教职工进行慰问,向退休教师汇报学校取得的成绩,得到老同志的赞赏。

4、规范管理

我校严格按照学校章程管理学校。学校章程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目标,在培养学生、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将本校的办学特色、先进教育理念和文化底蕴在章程中予以体现,明确学校章程实施的责任主体、监督机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修订后学校章程的学习和宣传,使广大教职工增强对学校章程的认同感,提高新修订的学校章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知晓率,熟知行为规范,以保证章程的落实。学校章程成为引领学校发展,彰显学校特色和规范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学校章程在推动学校依法治校和完善校长负责制运行体制,在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章程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基本原则和管理规定,学校的依法治校有了根本保障。

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和督导,出台了《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章程》、《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政务处工作职责》、《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章》、《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班主任管理制度》。根据教学工作实际,出台了《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听课制度》、《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学校给教务部门、教师、学生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统一的网上工作平台,涵盖教学管理各方面,为学生教学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方便的各项管理服务;通过基于网络的管理,促进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用户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提高学校教学与管理质量。

学校搭建了一体化的管理以及面向教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覆盖人才选、用、育、留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人事数据快照、人事异动、合同管理、职称管理、考勤管理、进修培训管理、教师信息统计、薪资绩效与考核管理、考评管理、人事上报管理、教科研管理等。

学校全面加强学生管理,修订涵盖了学籍管理、学分管理、行为规范、奖惩举措、困难资助管理、突发事故处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规范,编印《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制度》,做到人手一册,自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组织进行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

学校规范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制定了《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总务处处工作职责》、《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资助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学校财务、资产管理采用政务通平台,电子化操作;修订了学校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务及后勤管理行为。

学校十分重视安全管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落实综治和安全工作责任,完善综治管理网络,强化制度贯彻执行,注重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深化安全、综治责任追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突出整改落实检查考核,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处置体系。为此,学校制定了《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内宿学生管理规定》、《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安全工作一日管理制度》、《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广播制度》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为主线,贯穿交通、法制、消防、健康、道德等教育,切实做好对学生异常现象的跟踪,特别要加强对体育课与活动课、实践与实训课的安全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安全教育平台、专家讲座、校会晨会、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开展夏季防火、交通安全、防诈骗、防突发事故、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安全意识。积极开展消防演练活动,响应上级“防灾减灾”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广大师生逃生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基本实现了人防专业化、技防智能化、物防规范化、自防全员化、心防课程化的目标,校园监控系统、消防器材等设备运转良好。

学校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平均年龄45岁,60%的成员具备高级职称。学校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规范中层管理队伍选拔任用。中层管理团队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学校根据发展规范和中层管理团队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管理规定》,并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办事讲原则、处事讲公正、做事讲奉献,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学校中层管理团队有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和较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5、德育工作情况

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学校德育部门以“厚德博爱,精业笃行”为理念,开展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德育中心工作,以社会实践和体验教育为重点,努力营造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

1)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我校实际,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我校目前采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课程,均为每周2课时。我校德育组共有5位教师进行授课,每班配备1名班主任开展每周一节的德育主题班会,保障了充足的德育师资力量,从而满足德育课程与法制教育课程的教授与管理。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塑人功能,以先进文化凝聚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展现华职学子积极向上、奋发成才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环境,积极创建和谐人文校园环境,学校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社会实践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使同学们收获成功、自信,进而进一步优化校风和学风。

2017年,学校进一步规范德育管理,以文化人,深入德育研究和创新,深化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办学品位,着重加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建设,严实精细的做好过程管理,保证学生、教师、学校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3)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校团委领导下,学生社团不仅依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而设,更是将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共成立了7个社团,分为文、艺、体三大类,要求社团活动做到 “三定”:定人、定时、定点。

学生社团活动种类丰富,贴近学生需求,既有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社团,又有能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综合竞争力的社团,加强良好职业素养的培训。进一步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充分展现各个社团的特色、亮点和活动成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社团间的交流,提供学生展示才艺和技能的平台。

4)健全团组织结构,增强团组织凝聚力

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结构,按照上级团委的规定和要求发展团员,加强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团干部及团员的政治素质的同时让积极要求进步的非团员学生对共青团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促其积极向团组织靠拢。搭建全方位宣传教育平台,多方面增强团员意识,定期开设学生团课培训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开展系列团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学生会,抓好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会,是由学校团委组织领导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从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和考核等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定学生会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从制度上予以约束。

在学生会工作中,定期制定计划、做好常规工作,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平时协助政务处、团委做好仪容仪表、早读午休、卫生检查、活动宣传等常规工作。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为了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定期组织学生会开展活动增强团队意识。

6)成立志愿者协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个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公益性组织,学生自愿组成。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通过活动志愿者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并且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6、党建情况

五华县华城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3名,1名同志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同志被列为发展对象。党员干部教师数量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44%。一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责任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目标、制度、责任的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 2018年党建工作要点》,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坚持每季度听取研究党建工作机制,制发党建工作指导性文件。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坚定“四个自信”,聚焦“七个有之”“五个必须”,确保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修订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落实“三重一大”报告责任,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持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坚持党的建设与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增配党建工作专职人员,党建工作基层进一步夯实。二是加强支部建设。建立健全支部委员会,完成支部选举、责任分工、 人员调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办理新进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建立健全党费收缴和管理制度,按时按标准交纳党费。不断壮大基层组织,积极吸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职工向党组织靠拢,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三是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学习,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法规水平。四是加强党对干部人才队伍领导。出台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后备干部库。

2)扎实推进政治理论学习。

一是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 会前学法计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理论知识,并通过知识测试,撰写体会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会议、微信等平台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耐心疏导、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二是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 活动。 根据开展活动的要求和部署,制定了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广泛宣传动员。印发学习资料、党建知识明白纸,召开专题会。利用中心组学习会、党委会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律处分条例》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案例的通报;通过党支部书记带头学习了党章,深入解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将大学习落地生根;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党课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三会一课”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多个方面开展大讨论,结合学校实际从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等进行有广度、有深度的讨论。广泛征求意见,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用心查找问题、帮助解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发展思路。

3)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及时召开会议,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党员,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确保人人身上有担子。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防腐反腐工作。注重发挥党委整合力作用,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推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二是强化廉洁教育。以廉洁文化建设为契机,紧紧抓住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这个中心环节,将反腐倡廉纳入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内容,开展集中廉洁谈心谈话,上廉洁党课,充分发挥廉洁文化融入渗透的教化作用,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三是强化正风肃纪。开展工作纪律、施工效能、差旅费等专项检查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四是强化廉洁自律。从主要领导做起,从班子成员做起,从党员干部做起,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时时处处从严要求,率先垂范;严格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位。

4)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引导优秀教师靠拢党组织,以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做好预备党员的考察和转正工作,做好1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施。一方面大力实施联合办学。我校先后与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联合办学;2017年开始与深圳前海优职教育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拓联合办学渠道,联办新的专业。另一方面,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学校先后与广东冠华传导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观澜小星星幼儿园、珠海斗门新城幼儿园、东莞茶山幼儿园、惠东黄埠明珠幼儿园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训就业协议,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校企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确保了学生实习和就业安置。通过多种方式,学校与珠三角地区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每年都能够有所增加。

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精神,落实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我校各专业特点,制订《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汇编》,从各专业实习课程开设、实习计划制订、实习单位考察、实习备案、实习过程管理和实习评价及结果应用,形成一整套制度措施,扎实推动教学实习工作,加强实习管理并强化各部门职责,确保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加快实施围绕学生技能提高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改革。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变化,积极开展行动导向教学,逐步实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传统专业,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调整课程结构,开设电子商务、计算机检测维修等就业岗位紧缺的技能课,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在学生实习管理中实行分级负责制,由校长室直接领导,教务处具体分管全校学生的企业实习指导、推荐、服务管理、联络企业等工作,各专业部则具体负责指导本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实施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工作,并进行学生实习档案的记载,学生校外实习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实习过程资料的收交等工作,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建立了全方位的、互动式的管理机制。学校严格执行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定了《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条例》,规范了学生校外实习行为。学校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企业、学校双方在学生定岗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和实习学生及家长签订《学生校外实习三方协议》,通过与企业的协议约束、与学生及家长的协议要求,达到了学校、企业及家长协同管理的目的,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管理成效。

3、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主动融入职教大环境,积极组建或参与职教集团,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我校已与深圳前海优职控股公司结成联盟,共同创办民航专业和动漫专业。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始终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生产线,大力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丰富多样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近两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

2、社会服务

我校十分重视培训服务工作,本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在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相关处室密切配合,结合我县扶贫政策和劳务市场需求现状,运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立了职教中心办公室,承担所有培训任务。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对社会各界开放,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脱贫攻坚的能力。

3、对口支援

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学校抽调了七名教师到五华县潭下镇中心小学进行支教活动。在潭下教办和各支教学校的领导老师关怀下,各支教老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工作踏实认真,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支教任务,受到支教学校教师的好评,得到支教学校的肯定,个别老师还取得了比较出色的成绩。

举办者履责

1、经费

本年度,我校各类经费来源及金额(万元)情况如下:

财政拨款收入:1634.949万元。

本年度,我校经费支出项目及金额(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日常教学经费)支出:1540.085万元。

其他支出:94.864万元。

2、政策措施

五华县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各类文件将职业教育列入政府对相关部门的考核目标。县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重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将初级中学输送毕业生到中职学校这一工作纳入考核指标。

特色创新

特色创新案例1:

传统为体,实践为用

——华城职校国学教育创新浅探

2017年始,我校与深圳前海优职教育集团合作之后,推出了“国学教育实践”项目,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创立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本位创新模式”,取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模式的创新,首先应当是理念的创新。

只有健康的、超前的理念,才能引导发展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不是要复古?是不是要恢复过去私塾的教学方法?应该怎样把握它和现代文明的关系?为此,我校探索出了“一理念”与“三手段”的教育模式。

“一理念”:即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塑造新时代国民的人格、价值观与文化认同。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更真切地体认传统,汲取智慧,在世界眼光中、在现代场域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可以看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要复古,也绝不是要用传统文化取代现代文明,或者与西方文化相对抗,而是要以传统文化为本、融合古今中外,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世界眼光而又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人才。这一目标,不仅代表着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也是奠定未来国家实力的基石。

“三手段”:一是要将多元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这些多元的文化资源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需要,达到古为今用、涵养人心的作用,就不得不对它们进行一番甄别与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以现代的教育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二是要建构实践本位的教育模式,促进知识学习的人格内化。实践本位是此次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必须将外在的知识内化成自我的习性,而唯一的途径是实践。因此,只有将传统文化嵌入从课堂到校园、从家庭到社区的不同环节中,由笃行而至内化,才能达到“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辞上》)的效果。

三是要将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分学段构拟方案,又要注重各学段的有机衔接。教育需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但也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充实。既要考虑到他们当前能够学习和内化的知识含量,也要有全局眼光,能够将每一学段衔接起来,有条不紊地推进人才培养。

正是由于在理念上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扫清了障碍,摆正了方向,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新时代国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实践本位,才能在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取得创新性成果。

(二)、我校构建的经实践验证、可资推广的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模式,其核心可以用“一枝四叶”来概括。

“一枝”指以“分层设计”为枝干。“四叶”指“融合多元路径”“构建课程模块”“开发实践化育”“强化文化浸润”四方面。“四叶”紧紧围绕“一枝”展开。

(1)分层设计

第一阶段主要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情,将经典诵读、精神传承、公民教育等相结合,培养浓郁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具的现代小公民。甄选内容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使传统文化教育由浅入深地融入学生成长的生命历程。强调“知行合一”。

第二阶段主要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与认同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等,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与鉴赏品位,了解中华民族家国同一的观念,明确中华文明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引导学生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当今中国与外部世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2)融合多元路径

围绕分层设计内核,创设多元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第一阶段,采取知识学习与日常化育相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传统文化资源的实践能力。所采用的路径,既各自独立完成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同时又相互影响,融合为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强大力量。

(3)构建课程模块

第一阶段的课程模块以开发精神、知识、技艺三类校本课程为主,以标准科目中的知识渗透为辅。课程采用“教学设计整体化、教学过程主题性、教学时空转化性”的标准。经典诵读采用“四读乐学模式”:以“悦读”创设情境、激活兴趣(小组对抗法、游戏闯关法等);以“熟读”锻炼涵泳功夫(接龙读、复沓式引读、完形填空读等);以“悟读”唤醒主体智慧(创设生动情境、制造认知冲突等);以“化读”积淀文化底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除实施校本课程之外,还在现有科目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经典元素。

第二阶段的课程模块强调专题学习与实践调研能力的培育,开设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研究”课程群,辅以讲座进校园行动,定期邀请专家或研究人员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演讲,开阔视野,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更精深的思想,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高度。地方传统文化是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涵盖从传统人文到传统自然科学的多学科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物品与环境直观化、知识与思想生活化的学习场域,易培植出对乡土传统的认同,并推进家国观念的形成。

(4)开发实践化育

开发出学校日常实践的七模块:(1)校训体验:如通过“按手印签名承诺仪式”“儿歌创编”等活动,践行校训,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2)仪式体悟:在日常仪式中渗透“主于敬”的传统精神,通过升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与君子“修己以敬”的教育,通过新生“入泮礼”,成人礼宣誓等,使之树立敬慎的学习态度。(3)子女之道:通过“日行一善”的自省,倡导学生帮助父母料理家务。(4)主题表演:在礼乐活化主题演出中体悟中华文化,如国乐合奏、民族舞蹈、经典吟诵等。(5)文化探究:培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传统的习惯与能力,游览华城狮雄古塔、五华学宫等,让传统在身边浸润。(6)校园义工:倡导学生每日为学校、为他人做一件好事等。(7)节日庆典:开展传统节日文化实践,形成潜意识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如清明追思、端午爱国、重阳敬老等。

(5)强化文化浸润

构建“传统文化校园”,采取“园文化”和“室文化”建设双管齐下的举措,消除传统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间的距离感,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景。(1)“园文化”:建设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柱子文化、景观文化、网站文化等。(2)“室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体验馆,践行“境教”理念。如文明宿舍,文明教室等打造浓郁的国学校园。

此外,我们还探索出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行之有效的五步骤,即清除误区,重塑理念;示范教研,活化资源;形成科目,确立标准;分层设计,研发课程;整合资源,丰富路径。五步骤循序渐进,缺一不可,涵盖了观念与实践的创新,贯穿了“知行合一”的原则,配合“一枝四叶”,开创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多机构深度、可持续性合作模式,形成了两级辐射层的格局。

实践证明,我校此创新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新形势下完善、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推广不断展开,如何使学校的分层设计更精细化、评价系统更为完善、后续师资培育方式更为丰富,如何平衡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等问题,仍有待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探索推进。

特色创新案例2

创新校本研修,提高教研实效

——华城职校校本研修创新案例

校本教研活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校园,融进了教师的生活,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学科组教研活动新形式,同时促进并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我校对教研活动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创新教研意识

教研意识的创新体现在教师由原来的被动参与到现在的主动研究。以往的教研活动,教师只是一个被动接受任务、被动参与活动的工作者,而不是主动的研究者。现在的教研活动以及时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旨,着眼于改进教学工作,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引领,每位教师能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之间有亲密的交流、合作与分享。

(二)、创新教研内容

1.主题式教研

各学科每学期根据自己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或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定一个教研活动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来开展研讨活动,使教研活动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本学期我们将围绕“精简作业,分层要求,注重实践”的作业改革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2.互动式教研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困惑。为此,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式教研活动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走出去”就是派老师去参加省、市、县级培训,或到外地学习,参加各类观摩研讨活动等。这些老师通过培训学习、交流、探讨,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研能力,回到学校把学到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交流,以此来带动其他老师的成长。“请进来”就是请专家来指导讲座,这样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快速成长。

3.帮扶式教研

我们非常重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新教师的培养,我们开展帮扶式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举措:一是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培训、说课评课培训、教学设计培训、论文案例撰写培训等;二是开展师徒结对,每一位新教师拜一位骨干教师为师,让师傅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师徒之间相互听课,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徒弟之间开展竞赛,如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新教师的能力发展。三是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连环跟进式的帮助活动,让这位新教师连续上同一内容的课,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对新教师进行演课指导。新教师先自己设计好教案,做好课件,再进行演课。指导小组成员既充当学生角色,又充当评委,及时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新教师更好地处理教材、选择教法、组织教学、调控课堂等。

(三)、创新教研形式

1.正式教研活动与非正式教研活动相结合。每学期除了定期开展正式教研活动外,还不定期开展非正式教研活动。正式教研活动有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集体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或课题研究;外出考察、进修培训;反思小结,进行单元评估分析;进行阶段性测试;优质课评比研讨等等。非正式教研活动有围绕教学工作的网络聊天;教学中疑难问题的咨询;围绕教学的交流探讨;针对个别学生的集体会诊;教师反思性的小结;教师与业务校长的平等对话等等。

2.个体研究与集体协作相结合。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教师个体的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集体来讨论、交流、解决;第二个是集体备课,每个单元先由一位教师主备一节重点课,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拿出来,组内进行集体讨论、提出修改建议,然后主备教师把教案定稿上传,并做好PPT上传,做到资源共享;另一个是课题研究,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把各自的教学心得、体会拿来与大家分享,集体再整合大家的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完成大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内容。

3.年段活动与大组活动相结合。 我们把有些活动落实到年段,比如各年段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单元评估分析、作业设计等。像论文或案例交流、专题学习、公开课研讨、阶段性测验、教师基本功操练、学习标兵评比、教学五认真考核等我们在大组内开展。

(四)、创新教研措施

为使教研活动更扎实、更高效,我校还出台了几项制度:

1.为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学校统一安排出半天时间来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三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

2.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落实备课组长职责,期末评选优秀备课组长、优秀备课组。

3.备课组长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做到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

4.提倡全体教师多写教学反思,要求35周岁及以下的教师写总课时50%的教学反思,教龄5年内新教师要求手写教案,教研组、年级组在平时、期中、期末进行不定期和定期的检查。

5.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一篇论文或案例,进行校级评比,并装订成册。

6.每一位教师每一学年要上一节公开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一般教师上研讨课,新教师上汇报课。

通过以上教研活动的改革与实践,我校教师的行为转变了、课堂活跃了、课改理念落实了,教研效果令人欣喜。我校各学科多位教师获得县市级荣誉,有获得梅州市班主任技能大赛,市职业教育教学比赛二等奖的,有获得县级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的……

我想只要我们更新教研观念,转变教研思路,创新教研活动,把教研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一定能扎实有效地提高教研效果,带动教师群体同步提高。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双师型”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

“双师型”专业教师存在引进难、培养难的双重困难。一方面,中职学校教师的来源主要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几乎没有实践经验,他们接受的大学本科教育主要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其专业实践也以在实验室的实验为主,缺少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因此迫切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人事体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职学校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家型的技能人才,破除诸如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阻力,吸纳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2、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还需提高

增强教师教学信息化手段运用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学校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通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还需提高,教学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通过创新与探索加以解决,例如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开发现代教学课程的主动性不高;对学生信息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还要进一步提高。要全面提升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还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