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梅州教育局 edu.meizhou.gov.cn时间:2019-04-01 浏览次数:-

一、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大埔县的职业教育始于八十年代,当时是分散在全县各完全中学开设各个专业班。1991年,承蒙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远见卓识,开启职业教育之先河,捐资兴建了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把全县的分散的各专业班和湖寮职业技术中学并入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2002年按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结构调整要求,将大埔县林业中学并入大埔家炳职校。为做强做大大埔的职业教育,2012年县委县府决定又将梅州市技工学校大埔分校并入我校。我校成为大埔县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多科性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4亩,设备总价值达2100多万元。

近年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坚持“德育为首、技能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形成“内强素质求实效、外树形象创名牌”的办学目标,确立“厚德、敬业、乐学、精技”的校训,强化“人人育才,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在招生、教学、管理、培训、就业和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连续多年在梅州市教学常规检查评估中评为“优秀等次”,每年参加县中小学文艺汇演均荣获中学组集体一等奖,2017年被评为“第一届梅州市文明校园”。2017年年底已通过第三批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验收。

1.2学生情况:当年招生规模稳定在650人以上,现有全日制中职在校学生1436人,毕业生规模615人以上,学生结构分为高一、高二和高三级,生源主要来自本县,学校开设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中餐烹饪、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工艺美术、酒店服务、旅游服务、园林技术、“3+证书”高考班等13个专业,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市级重点专业3个(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2个(工艺美术、中餐烹饪),学生巩固率97%以上,年培训规模在3600人以上。2016—2017学年度和2017—2018学年度相比,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余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呈增长趋势。

  近两年学生规模对照表

年度

招生人数

在校生人数

毕业生人数

备注

2016—2017

671

1485

468


2017—2018

650

1436

615


增长率

-3%

-3.2%

31.4%


  








1.3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通过公开招考、聘任和多渠道培养培训等措施,逐步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师资队伍结构更加趋向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07人,生师比为14.7:1。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97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人,高级职称教师38人,“双师型”教师66人。学校师资队伍基本信息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的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二。

  表一:近两年学校师资构成对照分析表

年度

专任教师

兼职教师

生师比

总数

本科人数

硕士以上学历(学位)

高级职称

教师

“双师型”教师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2016—2017

103

100

97.09

2

1.94

40

38.83

61

59.2

0

0

14.4

2017—2018

107

101

94.39

2

1.87

38

35.51

66

61.8

1

0.93

14.7

  表二:学校教师队伍信息表

项目

2017年

2018年

增长数

增长率

专任教师人数

103

107

4

3.7%

生师比

14.4

14.7

0.3

2.1%

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

100

101

1

1%

研究生学历教师人数

2

2

——

——

高级职称教师人数

40

38

-2

-5%

“双师型”教师人数

61

66

5

8.2%

1.4设施设备:学校有独立的实训大楼3幢、实习工棚1座,实训面积1.5万多平方米。学校重视改善办学条件,2018年新增纸质图书1230册,馆藏纸质图书达6.6万多册,电子图书2.5万多册,新建学术报告厅、汽车公棚、运动场、学生公寓,新装备3D打印室、美术室、微格室,添置一批钢琴、电子琴。教学实训设备总值达2100多万元,生均教学实训设备1.06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1.1个,生均图书28.44册。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学校以学生素质、家长意见、社会满意为目标,遵守“厚德,敬业,乐学,精技”的校训,严谨校风,诚学兼德,促进学生整体思想素质和就业方针为宗旨,学生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有远大理想,有指导目标,强化教学管理,专注学生的专业课程,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引领学生迈入美好的人生方向,广泛深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以及珍爱生命、防范风险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处事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对学生品德、学业、健康、兴趣、实践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在学生群体中注重德育课堂,每月开展一次有特色的专题活动,学校按照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如利用开学典礼、升国旗仪式、民族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形式,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团结等价值标准,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有较高的团队活动参与意识,积极参加党、团组织活动,要求加入团组织的人员逐年提高。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开好开齐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艺术、体育与健康等文化课程,2018年度校内文化课合格率96.5%;有秩序的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制定专项、详细实训计划,学生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实效,真正地使学生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2018年度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6%,远远地满足了现代企业的技术发展的需要。学校重视学生体育、音乐文艺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每周开展广播操、眼保健操的日常活动,每周班会课时间开展“校园好声音”教唱活动,2018年度在校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为96%;提高毕业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品牌与劳动就业双向把关,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持证离校上岗,并积极选拔优秀毕业生,提高就业的影响力,2018年度学生毕业率达98%以上。

在2018年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会计电算化项目获省级优秀奖,在梅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的佳绩。每年都召开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宣传毕业生的创业历程和业绩。

2.2在校体验:学校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新型的团队活动,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自信心、创建多样化的课外业余活动和社团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达98%,专业学习满意度达99%,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9%,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9%,生活满意度达98%。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9%。

学校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指导活动,定期开办举行学生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讲座,培养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构建完善的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强化就业、创业管理体制,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实现一体化。建立就业、创业学生管理工作的跟踪和回访制度,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管理服务和技术铺平道路,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9%。

2.3资助情况: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帮助各阶段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任务,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一年来,我校主要资助方面有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廖光明奖学金、社会热心人士捐款助学金等经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免学费方面,2018年国家免学费2557人,国家资助金233人,廖光明资助15人,“天王表资助20人。2018年秋季学期,享受助学金的学生主要是持有扶贫手册的学生,按国家下达的文件,结合大埔县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要求,我校把持有建档立卡的学生146人一一资助到位,坚决做到不漏一人。在政府、学校奖学金方面,主要是奖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主要是补助给我校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从而保障了我校每一位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保障贫困学生安心学习、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

2.4就业质量:重视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连续多年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率为98.5%以上,对口就业率为95%以上,初次起薪在2000元以上,升入高等教育比例16.7%,比上一年度增加2.7%。鼓励毕业生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技能证书,着力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2.5职业发展: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搞好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教育活动。通过校内实操、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做好毕业生的技术等级鉴定,同时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展规划,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对口协作关系,提供应有的优惠、扶助政策。与企业联合办学,采用学徒制的形式深入企业、幼儿园顶岗实习。按照专业需要设计课程,锻炼学生的学习、工作迁移能力,参照企业要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在2018年的广东省梅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佳绩,2人获英语通用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24人获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二等奖和4人获艺术教育三等奖,每年都召开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宣传毕业生的创业历程和业绩。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我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重点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并在每年度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把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一新兴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把学前教育、会计等作为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学校积极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联系,探索高、中职衔接路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3+证书”高考班形势喜人。

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既是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重要保障。我校坚持做好:1、按照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进行系列课程建设。2、坚持“五突出”(实用、特色、质量、素质、能力),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强。3、坚持“四结合”(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突出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超出50%,并注意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双证”考试制度。

3.2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滚动修订,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支持和鼓励教师以市场需求、地方社区发展、科技进步为导向,结合职校学生特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胆改革教学内容,自编教材、讲义、实训指导书等。目前,学校有教师自编教材、讲义12本,不少已在教学中全面使用。通过多年的改革、创新,逐步建立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主干专业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

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七种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意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等。

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积极主动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开发并建设与专业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能满足各专业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基地14个。建设好实训中心,保证实习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基本上与专业建设相匹配,能满足教学要求,各专业实验、实习开出率均达95﹪以上。

学校为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增设了VBSE财务综合实训室和沙盘模拟实训室,开展专业实训,有效地降低了实训成本,提高了实训效果。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主开发了一部分教学资源,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内容包括PPT教案、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考试试题库。

学校是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授权的“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等级考试”考试站,便于学生在校期间考证。学校所有教室、机房、大部分实训室都有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智慧黑板,教师全部教师都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

3.3教师培养培训:我校注重做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名师及团队建设且成效显著。(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纪律教育活动月”、“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利用教研会议,组织教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精神,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明确教职工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制,签订“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书。完善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构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2)启动名师工程建设。制定并实施《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遴选1~2名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老师,建立名师工作室。(3)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修订并实施《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及管理办法》、《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落实专业带头人学习和培训任务,每年择优挑选专业带头人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模式。(4)加强骨干教师建设。修订并实施《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选拔标准及管理办法》。根据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遴选一批具有教师职业道德、实践工作经验、较强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5)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工作,开展专业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尽快成为骨干力量,提高专业师资整体水平。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大赛。我校现有嘉应名师5人,发挥名师引领学科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在本地区行业中影响较大。如黄玉萍老师为省职教学会财经专业委员会委员;谢巧兴为梅州市学前教育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冠涛担任大埔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梅州市学前教育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谢巧兴、蓝志东分别为梅州市职教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组织教师开展竞赛活动取得较好成绩,其中,余明欣老师、曾妍老师、杨桂芳老师、温钰老师、郭丹凤老师、廖薇老师参加梅州市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荣获一、二等奖;曾妍老师荣获首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汪宝玉老师、丘辉兴老师参加广东省创新杯说课比赛荣获二等奖、三等奖;郭丹凤老师、刘青云老师、余晓霞老师等15人荣获广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举办的各类比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赖乃瑕老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硬笔教师组三等奖;江玉安老师被评为梅州市教学工作先进教师;罗龙珠老师在《广东教育·职教》发表论文《广东汉乐在中职音乐课堂中的渗透运用》;叶炜任老师荣获梅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比赛二等奖;周岱霞荣获梅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陈元兴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重视教师的培训、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公需科目、高中教师职务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一年来,选派杨海鹏老师、汪宝玉老师到珠海分别参加中小学音乐、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选派邓建芬老师、罗健明老师到广州参加 “省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培训班”;邓裕声校长到香港、济南参加中职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选派张金盛、郑创新、邱练新、谢勇贤、邓建芬、丁理平参加广东省骨干教师提升专项培训;选派谢巧兴、蓝志东到浙江嘉兴市参加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能力提升培训;选派廖志红到华南师范大学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职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通过选派教师出外参观、学习培训、交流切磋,进一步开拓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组织开展公开课教学,在活动中展示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下发了教师学历提升和下企业锻炼的专门文件,鼓励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证书考核,提高“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比例。

3.4规范管理情况:抓教研,促发展。认真落实两周一次的教研组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职业教育新的理论、教学改革新成果、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容,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落实“科研兴校”办学思路,围绕这个工作思路,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制订《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奖励条例》。近年我校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科研制度,例如,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了教师工作考核的范畴;完善校级论文评比制度,制定了课题的论文评比办法等。修改并完善教科研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师完成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也使我校的教科研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加规范科学。我校已经逐步形成了“科研兴校”的浓厚氛围,并已取得显著成绩。邓彩细老师主持的课题“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获梅州市第八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邓裕声老师主持的课题“苏区精神融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获省级立项(课题编号:2017ZXDY048);江玉安老师主持的课题《中职计算机课程微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立为省“十三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立项编号:gdjyzy2017144);邓裕声、杨冠涛老师主持的“‘以校园好声音’系列活动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课题批准为市级立项课题(立项编号:MZ0902-DBX501)。省、市课题研究按方案有效实施。刘琼清、汪宝玉、郑牡玉、王春晓等20多位教师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术教育多媒体课件一、二等奖,余晓霞、饶文彬、陈国论、余明欣等10多位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荣获一、二等奖;赖乃瑕、王春晓老师等10多位老师指导学生作品参加第十四届“文明风采”竞赛广东赛区荣获才艺类展示一、二等奖。在市、县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送评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余明欣、罗龙珠等10多位老师撰写的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

学校编订有《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学生管理制度汇编这本书详细制定了学生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班主任岗位职责、班级量化考核准则、学籍操行考核办法、制定集体和个人奖励措施及办法等内容。学生管理有章可循。学校坚持全员管理的理念,形成每天有校级领导、值班行政、值日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值班制度,学生管理实现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局面。学校坚持发挥职能科室和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主体作用,坚持每日每班检查学生到勤情况、宿舍卫生情况等,开展树立校风、班风、学风为主题的“三风建设”活动,利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板报橱窗等教育形式,全过程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

财务管理规范,公开透明,收支情况、重大建设项目及时上榜公布;后勤服务意识强,保障有力,社会化水平高,宿舍管理、清洁卫生、校园治安等打包给物业公司管理。

科学合理分工,优化管理程序。学校将管理区域分为行政事务、学生管理、后勤财务、教学管理四个部分和党务、校务两条线。现有校级领导4人,中层干部17人,学历达标率100%。强化领导班子的学习,实行行政中心组党小组政治学习例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相结合的制度,加强行政领导班子队伍的学习和建设。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实行“一把手”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分块管理、分层负责”的管理方式。管理干部作风正派、廉洁、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做到 “准确定位不越位,工作到位不推诿”,把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优化整合学校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3.5德育工作情况:2018学年度,坚持每月开展一项主题德育课,每周一节班会主题课,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完善安全、文明校园的规范性。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形式,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进一步将企业文化精髓融入校园文化生活,以学生活动建设工程开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周”,把文化思想贯穿在活动中,如:各班以专业立项,组建举办文艺周;各教研组开展学生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文化技能训练。

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以创建文明城镇、美丽校园建设为发展新契机,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使校内环境布置格局达到规范化、整体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本年度,举办“书法竞赛”以及学生摄影大赛等活动,实现校园美化的新气象。

定期开展德育专题活动、志愿者义务服务活动等各类活动,以主题促进活动,用活动感染学生。学校每年举办学生体育田径运动会、每月举行各专业技能比赛、元旦“才艺大比拼”、举行“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学生签名仪式、组织学生会代表到五虎山烈士纪念碑敬仰烈士、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等系列活动,每周“两操”活动,开展青少年禁毒活动宣传义演;志愿者扫街活动、“敬老尊老”义务活动。校园班团活动丰富多彩,有篮球社团、羽毛球社、“校园之声”广播站、志愿者社团、足球社、摄影、手工、舞蹈、音乐等多个社团,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共青团入团宣誓活动,创建班级“文明团员新星”,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每月一次团课活动,发展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有8人次获得省、市的奖次,并取得优异成绩,本校青年教师叶炜任、王春晓指导的学生团员队羽毛球“逸翎社”获得市优秀团队及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获得了良好中职风范,赢得了较好的声誉。在省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艺体育等比赛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居于领先水平。

学校开创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多层次、网络化、规范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将学生团队管理教育与学校扶贫帮困关工委工作联系在一起,每年分期分批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于病灾户、留守户、单亲户、特困户、残疾户的学生实施帮扶助贫。

努力建设班主任队伍,强化班级管理建设。通过制定细则,对班级学生实行训练、竞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提升人格素养,提高文明养成教育的力度。学期末进行“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比,主要根据该班德育评分标准以及学生平时表现来确定评选,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

3.6党建情况:我校党支部有党员61名,是大埔县“机关党建走在前”先进党支部。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学报告、学党章”、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活动,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党支部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违反师德、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支部会经常召开,积极参政议政,能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主动认真地为全校教职工服务,各项活动开展正常,学校共青团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团员教师和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开展工学结合,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养。学校有集教学、实习、实训、比赛、演示于一体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多功能场室,投入近2000多万元改造汽车实训楼和计算机、会计实训楼,拥有70多个功能场室,使硬件达到现代化标准要求,与十多家实习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协议书,满足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其中有3家合作协议满3年以上,省外有1家,省内有4家,县内有4家。

通过参观、考察、回访用人单位,着力在健全机制、专业建设、打造品牌、培育特色和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推进校企合作迈向新台阶。依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提升学生实际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用工标准,形成校企对口衔接。

4.2学生实习情况: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文件,成立学校实习、就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学生实习和就业事宜。

①大力加强硬件建设。改造电子电器应用、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实习场室。营造良好的学习、实习环境。

②落实管理到人到责。要求每次实习前必须召开动员会,与家长、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检查学生到岗情况。

③加强职业指导。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指导会议,邀请专家前来讲座,演示实操能力,模拟用人单位岗前培训,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④严把档案管理。做好实习记录,一人一档进行归档,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3集团化办学情况: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组建职教集团,推进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化办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落实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实训基地共建和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改造升级等校企合作项目。实行政府牵头、企业出单、职业学校接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办学质量评估的制度。鼓励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鼓励和支持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我校有校企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并落实职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制度。

五、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确立“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形成“订单培养”、“校企双制”、“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资源共享为核心,在培养培训、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开展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生产需要。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满意度100%。

5.2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送技术下乡服务,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功能作用,我校免费为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开展家电维修、小吃培训和计算机操作培训,面向农民工进行了转岗培训,面向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办学二十多年来,学校取得的荣誉有: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广东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单位、梅州市文明单位、创建绿色学校先进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梅州市工会先进工会组织、梅州市文明校园、大埔县绿色学校、多次被大埔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

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开展家电义务维修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综治维稳工作,培训保安员,为农民工举办学历教育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8年为企业职工和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达到1200多人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性和技能型人才,社会声誉好。

架构了远程教育接入端口设备,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电脑,为学生学习带来很大方便。通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和文艺汇演,如客家山歌表演、鲤鱼舞表演、杯子舞表演、汉乐演奏、剪纸艺术和陶瓷工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传承客家文化;充分利用完善的图书馆、校刊《梅河风》、网络等,广泛宣传校园文化,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局面。按照大埔打造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文化品位,通过文化长廊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孔子的教育思想,弘扬田家炳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凭借大埔小吃名县这个美誉,举办小吃培训,推介大埔小吃,从而提升大埔小吃文化品牌。

5.3对口支援:通过加强对村委、学校间的互动,精准对口帮扶大埔县桃源家炳第九中学,资助帮扶特困学生,还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家庭,及时与家长沟通,解决学生家长实际困难。通过帮扶,进一步做好困难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困难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困难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

六、举办者履责

6.1经费: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每年用于职业教育的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3500元/生,专项资金投入537.56万元。学生免学费资金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资金由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或截留经费等现象发生。

6.2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成教育工作,并将职成教育工作纳入《大埔县发展建设规划(2015-2030)》,明确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加快构建职成教育体系,不断提高职成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目标。制定《大埔县职业技术教育(2015-2020年)发展规划》和《大埔县社区教育五年(2015-2020年)发展规划》,形成区域大职业教育格局。还出台《大埔县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县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坚持以“五统一、一融合”的思路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七、特色创新

案例1.拓宽校企合作新路子。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广州大厦和福建省土楼王子大酒店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长期合作协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与广州大厦签订培养模式;“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金紫荆(香港)国际教育机构、大埔县机关幼儿园、龙岗幼儿园、实验幼儿园、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一汽、深圳市夏尔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浩福汽车后市场联盟公司、深圳市升华会计服务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案例2.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平台。

建立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和人才培养等信息。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和服务平台,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公共智慧校园和数字化实习实训教室建设,主要有实训中心模块教学、学分管理、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学生企业实践实习信息化管理、监控视频、校园一卡通、校企共享信息平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校际课程资源共享服务、技能比赛、师资培训、职业教育大数据分析等。推动智慧校园、3D打印室、美术室和数字化实习实训教室建设,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实现校校通、人人通、班班通,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推广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以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利用微课、晒课等教育信息化手段,遴选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职业教育网络“名师课堂”,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八、问题与对策

8.1存在问题

1、“双师型”教师仍然不足。

由于在待遇方面并无差别,专业教师考取高级技师证书积极性不高。建议:广东省教育厅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的专业教师每月给予一定的特殊津贴,以提升专业教师教学动手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公开招考专业教师,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招聘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高新人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普高相比,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普遍偏小,资源整合机制缺乏,优质资源少,招生人数比例不协调,达不到国家要求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标准。二是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以职业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吸纳行业、企业要素参与的能力不足;缺少政府层面的人力资源发展信息平台,导致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与产业和行业发展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建议:政府要尽快制定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让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有新的认识。

3、普教职称的教师在中职学校任教职称评审受限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高、中级职称申报条件仍然是依据《关于印发广东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999〕27号)执行,虽然现在贫困山区已取消了英语和计算机考试要求,但论文、课题要求仍然很高。如评审高级讲师仍然是省厅组织评审,条件非常苛刻,并且通过率很低,大大打击了老师的积极性,普教职称的教师不愿意调进职校,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一是要与时俱进适时修改沿用了18年的职称评审文件;二是要因地制宜明确发文高中教师资格证与中职教师资格证可以相互通用;或让是持高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到职业学校参加教学工作一定年限的,可以自然过渡为中职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可以参加普教系列的职称评审,解决职业学校师资紧缺的问题。

4、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需探索。

目前,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还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继续提高,在与广州大厦、福建永定王子酒店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继续与知名企业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企业、社会、学校多方受益,实现共赢。建议:由政府牵头,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8.2对策建议

1.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2.重点倾斜资金投入力度,解决教师住校的问题。

3.改革在中职学校任教的普教系列教师评职称制度,让中职教师评职称同普教系列教师一样可以参加普教系列的职称评审。

4.开辟绿色通道引进专业人才,解决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

5.改造、更新教学设施,不断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今后,将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增强职业教育培训的开放性,扩大覆盖面,加强职前与职后教育衔接,鼓励支持职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教育需求。

  


2018年12月